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半整体式桥台无缝化斜交桥的抗震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6 01:09

  本文关键词:半整体式桥台无缝化斜交桥的抗震性能分析 出处:《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半整体无缝斜交桥 动力反应谱 时程分析 斜交角 桥台-土相互作用


【摘要】:为了掌握半整体无缝斜交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特点,采用MIDAS/Civil建立了湖州贯边桥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并运用反应谱法和地震时程法对无缝化斜交桥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梁端台后土对桥梁的约束作用随斜交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弱;主梁梁端台后土的作用对桥梁结构是有利的,可以有效约束桥梁纵飘;在进行地震安全性分析时,用反应谱法所得的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均大于时程分析法;在进行半整体无缝斜交桥的工程设计时,应以垂直于盖梁方向输入地震动计算固定支座所产生的墩顶位移来控制桥梁的抗震安全性;所得研究成果为半整体式桥台无缝化斜交桥的抗震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可参考资料,对该桥型的实际工程应用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maste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emi-integral seamless skew bridg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Huzhou traverse bridg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IDAS/Civil,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eamless skew bridg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and seismic time proces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trained action of the earth behind the beam abutment gradually weaken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blique angle. The function of the earth behind the main beam end abutmen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bridge structure, and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bridge longitudinal floating. In seismic safety analysis,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pier bottom obtained by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semi-integral seamless skew bridge, the seismic safety of the bridge should be controlled by the input of ground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over beam to calculat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 top caused by the fixed support.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ismic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emi-integral abutment seamless skew bridge, and promote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ridg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26,5157816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J01187)
【分类号】:U442.55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现有常规桥梁的伸缩缝损坏普遍且严重[1]。无缝桥梁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大幅节省了桥梁的建造及维护费用[2]。实际工程中,因地形情况等限制,往往需要将桥台与桥梁纵向设置成一定的角度[3-4]。斜交式半整体桥梁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健,阚译;斜交跨河设桥的思考[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4期

2 李平杰;马牛静;;斜交桥极坐标系下的计算方法[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3 卢明奇;杨庆山;李英勇;;斜度对斜交桥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王小国;王宁;;斜交桥对河势的影响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王锴;刘士全;杨建;;单跨斜交桥受力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年06期

6 刘级;陈志明;;浅谈斜交桥内力分布机制[J];特种结构;2013年02期

7 张士铎;十八、斜交桥[J];中南公路工程;1988年04期

8 聂建山;斜交平板桥的简捷计算法[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王永生,赵晖;斜交桥桥面板的有限元分析[J];中外建筑;2004年03期

10 李光华;卓秋林;生墨海;;斜交桥抗震设计研究现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晖;白羽;潘文;周骏;;斜交桥桥面板的有限元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窦慧娟;时亚昕;李新乐;;预应力砼斜交板抗震锚栓孔设置初探[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盛兴旺;预应力混凝土斜交箱形梁分析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翔宗;地震作用下斜交桥平扭耦合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智;斜交宽梁桥地震效应及减震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吴天宇;简支斜交桥地震碰撞反应精细化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4 蔡华文;斜交梁桥震害机理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D];福州大学;2014年

5 余辉;公路斜交桥抗震性能指标与易损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高小艳;地震作用下斜交桥上部梁体碰撞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廖玉晓;三跨连续下承式混凝土斜交拱桥抗震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8 李少华;强震下多跨斜交简支梁桥桥面旋转机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9 李良;发电大桥高墩斜交桥抗震性能及参数影响分析[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喻越;简支斜交梁桥地震作用下桥面旋转效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1430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30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