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本文关键词: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出处:《桥梁建设》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锚式悬索桥 三塔 结合梁 主缆 镀锌铝合金钢丝 金属弹塑性阻尼器 防腐措施 桥梁设计
【摘要】: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主桥采用三塔双索面结合梁自锚式悬索桥,跨径布置为(88+218+218+88)m。加劲梁为钢-混凝土结合梁,钢梁采用双主纵梁梁格体系,桥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与桥面板之间利用剪力钉连接。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边桥塔横桥向均为H形,顺桥向均为单柱形。桥塔下设分离式矩形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设置2根主缆,主缆采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并使用缠包带防腐。吊索采用竖直形式,每个吊点设2根吊索。结构设置双向阻尼装置,其中横向为金属弹塑性阻尼器。桥梁造型设计紧密结合地域景观特色。该桥采用黄河主槽内桥梁全顶推施工核心技术,钢梁采用步履式顶推就位,然后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并浇筑湿接缝,最后进行结构体系转换。
[Abstract]:The main bridge of Yinchuan Binhe Yellow River Bridge is a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with three towers and two cable-plane composite beams. The span is arranged as 88,218 218 88m. The stiffened beam is a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The steel beam adopts the double main longitudinal beam lattice system, the deck slab i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he steel beam and the deck slab are connected by shear nail. The bridge tower adopt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side tower is H-shaped. There are two main cables in the whole bridge, the main cable is zinc-aluminum alloy coating steel wire, and the winding band is used to prevent the corrosion. The sling is vertical. Each point is provided with 2 slings. Th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bidirectional damping device. The transverse part is metal elastic-plastic damper. The bridge modeling design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The bridge adopt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Yellow River main channel bridge full thrust construction, and the steel beam adopts step thrust position. Then the precast concrete deck slab is laid and wet joint is cast. Finally, the structure system is transformed.
【作者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8.25
【正文快照】: 1概述1.1工程概况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河滩新村南侧,西接北京路延伸工程,进而连接银川中心城区路网;东接滨河新区纬四路,有效融入新区主干路网。项目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图1银川滨河黄河大桥项目地理位置示意Fig.1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Project ofBinhe Hu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春阳;陆绍辉;蒋业东;;自锚式悬索桥[J];OVM通讯;2003年03期
2 吕雪梅;我国最大自锚式悬索桥即将开工[J];中外公路;2004年03期
3 李建本,贾军政;自锚式悬索桥发展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5期
4 孙立刚;;发展中的自锚式悬索桥[J];北方交通;2006年11期
5 刘萌;;自锚式悬索桥项目档案编制办法的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8年04期
6 许亮;;自锚式悬索桥主塔稳定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5期
7 龙飞;许福友;张哲;;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及工程应用[J];中外公路;2010年05期
8 杨大海;;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与计算[J];工程与建设;2011年06期
9 蔡迎春;万超;郑元勋;;中国自锚式悬索桥发展综述[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10 楼庄鸿;自锚式悬索桥[J];中外公路;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楼庄鸿;严文彪;;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董春燕;罗世东;雷俊卿;;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结合段连接方式的比选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杰;李娜;郑凯锋;;自锚式悬索桥结构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自林;喻春林;常汝鸿;;绍兴解放三桥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楼庄鸿;郦铃福;;我国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建华;;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创新设计[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超;房贞政;;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超;房贞政;;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连振;;大跨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邹立新;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通讯员赵江平 张少锋;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体系转换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方玲 许鹏翔 王斌 陈亚秋;长江上的第一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陈娟 叶诚;国内最宽自锚式悬索桥建成通车[N];建筑时报;2010年
5 记者 韩庆s⊥ㄑ对,
本文编号:1435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3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