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otelling模型的内河港口竞争与合作分析
本文关键词: 内河港口 港口非合作型竞争 港口合作型竞争 港口服务收费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的内河运输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河水运的发展速度也得到提高。近十年,内河水运凭借着在成本、运能等方面的先天性优势,得到政府以及相关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以长江、松花江、京杭运河等为主体的六大内河航运体系。内河港口作为连接水陆运输的纽带,内河水运的发展对其的运营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将货运人的选择行为考虑在内,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了两个内河港口在非合作型竞争、合作型竞争方式以及多个内河港口在非合作型竞争方式下对港口服务收费做出的决策。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两个内河港口时,港口运营商对收费决策方式的偏好;在多个内河港口竞争时,内河港口的港口服务收费和市场份额的变化与港口位置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两个内河港口竞争时,内河、陆路运输的边际成本、港口位置的关系不同,上游内河港口对收费决策方式的偏好也不相同;但是下游内河港口更偏向于选择合作型竞争的方式,同时这一偏好不受运输条件的影响。多个港口竞争达到均衡时,港口的收费随着港口位置向上游的移动而变大,同时港口的市场份额也随着港口位置向上游的移动而变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最后以长江干线主要港口为对象,对本文所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Abstract]:The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of our country originated in 1870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has also been improved. In the last ten years,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depends on the cost. The congenital advantage of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government and related scholars. At present, China has gradually formed the Yangtze River, Songhua River. Beijing-Hangzhou Canal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ix inland river shipping system. Inland port as a link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land waterway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it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choice behavior of freight forwarder into account and analyzes the non-cooperative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inland river ports by constructing mathematical model. The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mode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port service charge made by several inland river ports under the non-cooperative competition mode,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preference of the port operators to the charge decision mode in the two inland river por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service charges and market share of inland port and the change of port location when more than one inland river port compet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rginal cost of inland riv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when two inland river ports compete. The relationship of port location is different, and the preference of upstream inland port to the way of pricing decision is also different; But the downstream inland port is more inclined to choose the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and this preferenc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transport conditions. When the competition of multiple ports reaches equilibrium. The port charge increases with the port position moving upstream, and the market share of the port also changes regularly with the port position moving upstream. Finally, the main port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taken as the objec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verifie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中华,储海;过度竞争的我国内河港口[J];中国水运;2003年10期
2 黄琬莹;卞华;肖慎;陈媛;;论江苏内河港口存在问题及发展举措[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2期
3 张家华;;江苏省内河港口功能提升发展思路研究[J];科技传播;2010年14期
4 王新明;;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J];中国港口;2010年08期
5 姜斌远;;加快广东省内河港口发展的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青;;航运下行背景下我国内河港口发展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10期
7 金一心;联邦德国内河港口点滴[J];水运工程;1988年09期
8 鲍文庆;内河港口怎么彟[J];中国港口;1996年06期
9 孙子健;内河港口应确立的改革与发展观[J];中国港口;1999年09期
10 ;为实现内河港口企业的解困目标而努力——“全国内河港口解困和促进发展研讨会”综述[J];中国港口;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厉耀忠;;浅谈内河港口技术进步[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2 ;江苏内河港口发展中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施国良;;加快内河港口建设 促进内河港口经济发展——对嘉兴内河港口发展战略的思考[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胡中习;;努力建设全国繁荣的内河港口城市群——关于推进洞庭湖区通江达海战略的对策思考[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朱希平;顾汉良;;注重“三个倾斜”加速“科技兴港”[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内河港口货物吐量[N];国际商报;2004年
2 记者 秦建莉;打造国内一流内河港口[N];徐州日报;2013年
3 首席记者 陆晓华;全市内河港口年吞吐超亿吨[N];苏州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江金骐;兴建28个内河港口欲借三面来风[N];华夏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智;内河港口“贪大求全”突出[N];华夏时报;2014年
6 钱满清;市港口管理局召开内河港口管理工作座谈会[N];江阴日报;2006年
7 程小锋;市港口局加大对内河港口管理力度[N];江阴日报;2007年
8 刘洋 邓媛媛 林峰;浙江首部内河港口章程发布实施[N];中国船舶报;2009年
9 记者 陈坤 通讯员 李重甫;来宾:10亿元打造千万吨内河港口[N];广西日报;2010年
10 冯宏琳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袁其军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因地制宜推进内河港口转型升级[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景远;基于商业智能代理的内河港口集装箱流程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清浩;拖车公司和内河港口服务协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曲祖明;基于协同与仿真的某内河港口集装箱码头联合调度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婉;基于Hotelling模型的内河港口竞争与合作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吕洁;我国内河港口投融资暨民营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张凯春;连云港市内河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马静;虎门港内河港口行政管理变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欧诚;广西内河港口建设技术与经济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杨芸芸;内河港口与城市互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孙奕;嘉兴市内河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沈达扬;西江流域AB内河港口投资项目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4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4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