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网的电动汽车换电站的规划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 电动汽车 微电网 电动汽车换电站 保有量预测 优化规划 出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全世界都在加快步伐开发新能源和推广电动汽车。但是,电动汽车仍主要依赖传统能源大电网供电的充电方式,并未从根本上真正的减少二氧化碳减排,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充电不方便也减小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青睐。另一方面绿色能源发电的技术已经日趋完善,但由于入网难等问题,使得新能源发电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因此,研究将绿色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结合在一起,建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城市优化规划的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别对电动汽车和微电网的发展现状做了简单介绍,详细分析了目前电动汽车三种不同蓄能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预测了未来电动汽车蓄能方式的发展方向。分析了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微电网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集成性。建立了依赖绿色能源微电网进行电池集中充电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系统模型,同时,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该模式与基于大电网充电模式下的优势。研究了影响电动汽车换电站的需求预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电动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建设不同规模等级的换电站的换电需求预测模型。重点研究了电动汽车换电站规划选址中的影响因素和选址原则。构建了以换电站服务半径和电动汽车换电需求为约束条件,以电动汽车换电站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电动汽车换电站城区规划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实现优化规划模型计算,并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电动汽车换电站规划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s of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world is speeding up the pace of developing new energy sources and promoting electric vehicles. However, electric vehicles still mainly rely on the traditional power grid charging mode. It has not fundamentally reduc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the lack of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and inconvenient charging has reduced consumers' preference for electric vehicles. On the other hand, green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ophisticated. However,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of access to the network, the new energy gener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and effectively utilized. Therefore, the study combines the green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with the charging facilities of electric vehicl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urban optimization planning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microgrid respect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range of three different energy storage modes of electric vehicl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nergy storage modes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the future is forecasted, and the wind power is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of green energy microgrid and electric vehicl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epresented by solar power generation. The model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nd switching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green energy microgrid i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based on the charging mode of large power gri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mand predi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tation are studied, and the method of forecasting the quantity of electric vehicle is put forward. The forecasting model of power exchange demand based on different scale 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i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ocation principles of electric vehicle switching power station planning and location are studied emphatically. The service radius and electric steam of electric power exchange power station are constructed.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exchange is a constraint condition. Taking the minimum investment cost of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tation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urban planning model of electric vehicle exchange power station is propose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optimal planning model. A simulation example is given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清,徐衍亮,安忠良,许家群,齐瑞贵;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章超,易家玉;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迅猛[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3 章超;开发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4 ;戴-克公司第四代电动汽车[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5 ;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切入点[J];电器工业;2001年12期
6 徐新明;环保电动汽车时代谁执牛耳[J];发明与革新;2001年04期
7 焦庆丰;电动汽车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8 刘茂理;云南需要电动汽车[J];云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9 丛晓杰;电动汽车:推动世界的绿色动力[J];中国石油;2001年09期
10 豪彦;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三)——电动汽车[J];汽车与配件;200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翔;;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贾爱芹;;浅谈电动汽车推广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伦景光;;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杰;;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更多“绿灯”[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8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兴安;电动汽车引领奥运时尚[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贾俊国;公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N];国家电网报;2007年
3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葛胜征;奥运会 世博会重点采购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6 记者 张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召开[N];经济日报;2009年
7 孙萌萌;工信部召集各方落实电动汽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柯芸;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凤宇;电动汽车中国汽车业的新机遇[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超;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电磁耦合机构能效特性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虹;考虑电动汽车聚合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邹积勇;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付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于强强;基于行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与服务容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田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9 李秋硕;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电能有序利用模型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10 姚伟锋;考虑电动汽车广泛接入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策略[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恬;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唐升卫;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晨曦;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及社会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清晨;适用于城市通勤的个人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4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4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