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红黏土循环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2 08:38

  本文关键词: 红黏土 循环应力比 平均初始固结压力 初始固结应力比 累积应变模型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天然黏土层的长期动力特性,采用GDS循环三轴系统,对赣南地区的路基红黏土开展部分排水条件下大次数循环荷载试验.研究部分排水条件下红黏土的孔压累积和模量变化情况,分析循环应力比、平均初始固结压力、初始固结应力比对红黏土累积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黏土的最终竖向累积变形随循环应力比和初始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指数型增大,随平均初始固结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提出考虑循环应力比、平均初始固结压力、初始固结应力比和循环次数的累积应变模型,通过不同动应力状态下红黏土累积应变随循环次数发展曲线的归一化表明了该累积应变模型的正确性.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long-term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grade under traffic load natural clay layer, using GDS cycle three axis system, carry out the test of large number of cyclic loading under partially drained conditions of Gannan area of subgrade red clay. The cumulative pore pressure of red clay under partially drained conditions and modulus change analysis, cyclic stress ratio, average the initial consolidation pressure, initial consolidation effect of accumulated deformation ratio of the red cl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vertical red clay cumulative deform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yclic stress ratio and initial consolidation stress ratio and the exponentia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verage initial consolidation pressure linearly, considers the cyclic stress ratio, average the initial consolidation pressure, initial consolidation stress ratio and cyclic times the cumulative strain model, through different dynamic str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 clay cumulative strain with cycle number curve normalized table It is clear that the cumulative strain model is correct.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XLG20140030)
【分类号】:U416.16
【正文快照】: 3.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红黏土为碳酸盐岩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分化和红土化作用形成的一种褐红、棕红等颜色的黏性土体,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云贵高原、四川东部、两湖两广等地区,具有高含水率、高塑性、低渗透性、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世文;兰荣旺;;大连红黏土形成期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2期

2 郭素兰;;韶关红黏土特征及其地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3 侯军;;红黏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及对策[J];山西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4 吴瑞潜;谢康和;陈先华;钱维标;;水泥和粉煤灰加固红黏土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07期

5 钱征宇;;红黏土地区铁路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铁路;2007年02期

6 阳东升;黄质宏;;六盘水地区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征[J];山西建筑;2008年35期

7 方薇;杨果林;余敦猛;;武广客运专线红黏土变形特性的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8 张林锋;肖欣;李辉;;桂林红黏土微结构特征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9 方薇;杨果林;;武(汉)广(州)客专武汉—韶关段红黏土工程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10 刘宝臣;牟春梅;;有机质污染红黏土地基加固效果的力学效应分析[J];工业建筑;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思丽;曹小兵;;贵州红黏土地区工程问题及基坑变形特性[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张辉;赵炳梓;张佳宝;;我国南方地区红黏土去除病毒能力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郭培玺;俞缙;陈俊生;;损伤理论在水泥红黏土试验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为才;中国地质专家破解几内亚红黏土秘密[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郑卫东;寒冷季节养猪两巧法[N];河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薇;残积层红黏土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钱立义;红黏土比表面积试验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

2 易亮;红黏土土水特征及湿化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龚琰;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向东;云南红黏土路用性能及施工工艺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赵蕊;基于贵阳红黏土力学参数试验的邓肯—张模型修正[D];贵州大学;2016年

6 朱梦;干缩条件下贵州红黏土渗透性试验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王亮亮;客运专线红黏土地基固结变形及桩网加固机理现场试验[D];中南大学;2010年

8 蒋正国;纤维红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余再西;有机酸对红黏土置换水泥土桩的腐蚀性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54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54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