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多模式发展的港口生态承载力演变

发布时间:2018-01-22 13:11

  本文关键词: 环境学 港口 生态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供需平衡 发展模式 出处:《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研究港口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演变趋势有利于港口生态可持续发展。针对现有港口生态承载力研究中生态过程机制、时间动态性考虑不足等问题,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结合港口生态系统的特点,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3个方面进行因果反馈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港口生态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港口生态供需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对港口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以大连某港区为例,以GDP增长率、环保投资比重、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单位吞吐量水资源消耗量、单位吞吐量COD产生量、单位吞吐量SO_2产生量、单位吞吐量固废产生量作为调控变量,动态仿真自然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增长模式、协调发展模式和资源环境保护模式4种港口发展模式下2015—2030年港口生态承载力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能源消耗是制约该港区生态承载力改善的重要瓶颈,优化港口用能结构、加强港口能源管理有助于改善港口生态承载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是实现港口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
[Abstract]: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rt ecology to study the status of por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forecast its evolvement trend. In view of the ecological process mechanism of the existing por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the time dynamics is not considered enough and so on.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t ecosystem, the causal feedback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social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por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ecological supply and demand, the balance index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supply and demand is introduced. Taking a port area in Dalian as an example, taking the growth rate of GDP, the pro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throughput and 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er throughput as an example. Unit throughput of COD, unit throughput of SO_2, unit throughput of solid waste production as control variables, dynamic simulation of natural development model, rapid economic growth model.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port during 2015-2030 und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ode is shown. Energy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port area.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port energy use and strengthening port energy management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por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nomic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the best mod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rt ecosystem.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026)
【分类号】:F552.7;X736.1
【正文快照】: 05P.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生态承载力水平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86年,Holling[1]最先将“Ecological Resilience”的概念引人生态学研究中,提出生态承载力要考虑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所有生态功能。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高鹭;张宏业;;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3 刘杰;;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述评[J];农业与技术;2008年03期

4 王书转;;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探析[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9年05期

5 周红艺;李辉霞;;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评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李芬;毛洪伟;夏春海;韩青苗;呼静;曹晓昌;;资源型城镇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5期

7 董殿波;;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8 胡毅诏;;生态承载力理论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6期

9 向芸芸;蒙吉军;;生态承载力研究和应用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2年11期

10 孟伟;;以流域生态承载力优化经济发展的原则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丰先;秦耀辰;张金萍;张丽君;;河南省综合生态承载力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孝德;;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3 齐迪;张万顺;幸娅;杨寅群;;基于隶属度的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价与应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翁异静;邓群钊;;赣江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系统仿真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5 张富刚;刘彦随;;“生态省”目标导向下城乡系统生态承载力评估——以海南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鲁丰先;秦耀辰;;可耗竭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柳德江;张琳莉;;基于生态足迹的玉溪市生态承载力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琛;程文;吴小琴;马霞;;太子河流域鞍山段水生态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9 何慧;彭虹;杨寅群;刘晓丽;;太湖典型区水生态承载力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10 王玲;;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群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采访人 本报见习记者 何蓓琦;生态承载力是合理消费判断标准[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记者 张虹雨;中国正积极改善生态局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记者 滑翔 实习生 谭飞燕;控制生态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蔡新华 见习记者 刘静;上海生态承载力面临挑战[N];中国环境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郭泽莉;城市风道 治霾良策咋落实?[N];中国花卉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红薇 通讯员 贾同温 高金;用“讲懂守”活动推动保定绿色崛起[N];保定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军;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尺度效应与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韦晓宏;可持续经济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承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鲁丰先;河南省综合生态承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刘予胜;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约翰;长吉都市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6 刘婷婷;金沙江上游流域生态承载力及人与生态系统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云霞;北京市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钟华;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9 王双玲;基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熊春梅;西南生态敏感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利;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武安市生态承载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庞瑛;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生态承载力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蔡广哲;湖州市生态系统格局与生态承载力演化遥感评价(2000-2014年)[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杜军;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石羊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估算[D];兰州大学;2012年

5 石薇;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发展规模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6 何亚芬;基于格网的南昌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黄静;典型喀斯特峰丛峡谷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徐献献;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清臣;基于长时序遥感影像的伊金霍洛旗生态承载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许春花;荷泽市生态承载力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54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54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