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伏溶洞嵌岩桩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下伏溶洞 嵌岩桩 极限承载力 桩端荷载 顶板厚度 出处:《矿冶工程》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下伏溶洞嵌岩桩承载力破坏模型试验,研究了顶板厚度对下伏溶洞嵌岩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下伏溶洞嵌岩桩在加载过程中呈脆性破坏,荷载位移曲线有明显陡降点;下伏溶洞的存在会明显降低嵌岩桩极限承载力,且主要发生冲切破坏,冲切破坏体近似圆锥台;桩端荷载分担比随溶洞顶板厚度增大而增大;采用S型生长曲线能较好地拟合不同溶洞顶板厚度时桩端极限承载力变化规律。顶板厚度为1~4倍桩径时,桩端承载力随溶洞顶板厚度增加呈线性增长,顶板厚度为5倍桩径时桩端承载力基本趋于稳定值。最后结合规范给出了不同溶洞顶板厚度时的安全系数。
[Abstract]:Based on the similarity theory, the failure model test of rock-socketed piles in buried caverns is designed and completed. The influence of roof thickness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rock-socketed pile in the downhill cavern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ck-socketed pile in the downhill cavern appears brittle failure during loading, and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 has obvious precipitous drop poin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rock-socketed piles will be obviously reduced by the existence of the underlying cavern, and the punching failure occurs mainly, and the punching failure body is similar to the cone platform. The load-sharing ratio at the end of the pile increases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roof of the cavern. When the thickness of roof is 1 ~ 4 times of pile diameter,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tip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roof thickness. When the roof thickness is 5 times the diameter of the pil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 tip tends to be stable. Finally,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different roof thickness of the karst cave is give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de.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195) 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型基金(E21618)
【分类号】:U443.15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岩溶区大型桥梁建设不断增多。在桥梁桩基设计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岩溶区的桩基问题。对于桩端下伏溶洞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类:一是针对溶洞顶板厚度不大、岩体较差的溶洞,通过施工中填充、跨越、灌注及穿越等技术手段处理;二是针对溶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勇;陈秋南;马缤辉;;基于极限分析的桩端岩层冲切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2 张慧乐;张智浩;王述红;孙映霞;;岩溶区嵌岩桩的试验研究与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3 张慧乐;马凛;张智浩;孙映霞;;岩溶区嵌岩桩承载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1期
4 刘胜利;赵文光;秦尚林;谌立军;张阳;;基于Boltzmann函数的桩基极限承载力预测[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5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岩溶区嵌岩桩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6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单联君;;基于岩石损伤统计强度理论的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矿冶工程;2007年05期
7 李仁江;盛谦;张勇慧;景锋;冷先伦;;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8 彭文祥;赵明华;唐佳;吴启红;;复合桩基处理溶洞顶板较薄地层的应用研究[J];矿冶工程;2006年01期
9 赵明华,曹文贵,何鹏祥,杨明辉;岩溶及采空区桥梁桩基桩端岩层安全厚度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1期
10 吕福庆,吴文,,姬晓辉;嵌岩桩静载试验结果的研究与讨论[J];岩土力学;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铁雄;岩溶顶板与桩基作用机理分析与模拟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明伟;岩溶区桥梁桩基承载机理及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勇;尹君凡;陈秋南;;岩溶区桩端基岩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试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7年04期
2 赵桂娥;;岩溶区嵌岩桩嵌岩深度优化设计[J];公路工程;2017年03期
3 尹君凡;雷勇;陈秋南;;下伏空洞顶板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赵明华;肖尧;徐卓君;杨超炜;胡倩;刘建华;;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承载性能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5 雷勇;尹君凡;陈秋南;杨威;;下伏溶洞嵌岩桩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7年03期
6 雷勇;尹君凡;陈秋南;杨威;;基于极限分析法的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研究[J];岩土力学;2017年07期
7 雷勇;尹君凡;陈秋南;刘一新;;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5期
8 申庆全;吴鸣;;岩溶地区嵌岩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9 吕贵宾;蒋兴;;溶洞特性对桩基竖向承载力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2017年02期
10 贺建清;喻畅英;肖兰;高文华;;基于上限定理确定岩溶区桩端极限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J];自然灾害学报;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卢平;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评价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雷金山;广州地铁隐伏型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及充填处理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3 刘希灵;基于激光三维探测的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安全预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杨宜章;岩溶和空区上方地基承载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宋战平;隐伏溶洞对隧道围岩[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咸力;岩溶区基桩下伏溶洞顶板竖向承载机理及其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乐;张智浩;王述红;孙映霞;;岩溶区嵌岩桩的试验研究与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2 戴国亮;龚维明;陈隆;;Hoek-Brown准则的多项式近似解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3 赵明华;雷勇;张锐;;岩溶区桩基冲切破坏模式及安全厚度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2期
4 尤明庆;;岩石强度准则的数学形式和参数确定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5 蒋建平;刘文白;高广运;;桩极限承载力的Usher模型预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翁光远;;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预测方法研究[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7 刘忠昌;朱浮声;舒昭然;于丹;;粘性土地基墩式基础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05期
8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岩溶区嵌岩桩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9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单联君;;基于岩石损伤统计强度理论的桩端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矿冶工程;2007年05期
10 李仁江;盛谦;张勇慧;景锋;冷先伦;;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苏;成层地基中基桩沉降计算的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2 关英俊;高原库区软岩嵌岩桩水平承载力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闫文佳;桩基荷载作用下岩溶顶板承载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4 谢富贵;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李仁江;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宋仁乾;嵌岩桩受力性状及嵌岩深度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湃涌;;预应力管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吕君为;谢耀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确定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1期
3 包华;运用灰色模型推测桩极限承载力[J];建筑结构;1997年09期
4 吴庆勇;张忠苗;;开口管桩极限承载力的分析与简化计算[J];工程勘察;2006年04期
5 唐克荣;张尚根;花向阳;吴亚武;;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3期
6 赵春彦;吴兴序;宋天田;;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合理预测[J];铁道勘察;2006年01期
7 宋彦琦;高艳妮;杨晓明;衡敏涛;;静压混凝土管桩极限承载力预测[J];混凝土;2011年01期
8 罗明远;吴明军;;求解载体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9 赵明华,胡志清;预估试桩极限承载力的调整双曲线法[J];建筑结构;1995年03期
10 彭雄志,罗书学,赵善锐;桩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及其可靠度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镜培;高大钊;;桩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2 彭小刚;张钊;丁志刚;;完整桩极限承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之军;毛志新;刘剑平;;等截面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薛江炜;韩晓娟;葛忻声;;带伴侣的桩极限承载力初探[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雷林源;;完整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系统预测法[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大叶;预测法在完整桩极限承载力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2 刘野;作业井架地锚桩极限承载力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55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5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