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振动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斜拉索 索梁结构 斜拉桥 试验 共振 非线性振动 出处:《湖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振动问题,一直是土木和力学领域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大跨度斜拉桥是由主梁、主塔和斜拉索组成的组合结构体系。主塔为相对刚性的受压构件,主梁为相对半刚性的压弯构件,斜拉索为只受拉的柔性构件。三者受力不同,力学特性也有明显差异,且相互间存在强烈耦合共振行为,尤其是轻柔的斜拉索易发生大幅非线性振动。为探究斜拉桥耦合共振及斜拉索大幅非线性振动相关现象机理,本文从统计、理论、有限元与试验四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从统计学角度,研究了斜拉桥主梁和斜拉索力学参数的分布规律和参数间的统计关系。收集了国内数十座主跨大于300 m的斜拉桥施工图纸,统计了斜拉索和主梁相关力学参数,探究了各参数所服从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部分参数间的统计学关系,确定了各参数满足95%置信度的取值范围,为后续理论分析和试验设计提供实际依据。研究表明:各参数均能良好的服从某统计学分布规律;不同材料主梁相对竖向和横向抗弯刚度无明显差异,而相对轴向刚度和线重明显不同。斜拉桥跨度越大各项刚度和线重均呈减小趋势,该“轻柔”特性使其更易产生大幅振动;随着跨径增大主梁各刚度及重量的变化相互间不成比例,斜拉桥跨越能力增大主要依靠斜拉索体系支撑,然而,一味依靠斜拉索体系又将面临主梁轴向受压强度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因此,若要进一步提升斜拉桥跨度需采用新结构体系;(2)建立了两端均承受三个方向激励的斜拉索非线性运动方程。基于该方程并结合大跨度斜拉桥常见振型,分别研究了斜拉桥纵向漂移振动,主梁侧向激励和两端水平激励下斜拉索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表明:主梁小幅纵向漂移可有效减小拉索大幅振动,而完全固结或大幅纵向漂移将加剧拉索大幅振动。从减小斜拉索非线性大幅振动出发,大跨度斜拉桥应设计成漂浮或半漂浮体系,并设置合理主梁纵向约束刚度。研究为大跨度斜拉桥设计成漂浮或半漂浮体系提供了非线性动力学依据;强迫振动和参数激励是两种基本激励模式,若斜拉索端部激励沿索轴向分量之和wb及横向分量之和ua不变,则斜拉索响应不变;两端水平激励斜拉索仅考虑亚谐波共振时,可将上下端激励幅值叠加,按一端水平激励计算,但若考虑主共振则不能如此简化;(3)试验研究了斜拉索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下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表明:重力效应使斜拉索面内一阶频率稍大于面外一阶频率,但其对面内外二阶影响很小。试验直接观测到斜拉索非线性振动“跳跃”过程,对该过程斜拉索空间运动形态和规律的研究表明:斜拉索发生“跳跃”时空间运动经历了3个过程,而不是仅仅是振幅突然改变。同时,试验还观测到斜拉索面内外共振区不一致现象;(4)试验观测到丰富的索梁耦合振动现象。主梁的影响使斜拉索面内频率大于对应的面外频率,频率法测试索力时,索力换算公式并未考虑该影响,故应测试斜拉索面外频率而不是面内频率;无论索梁结构发生自由振动还是强迫振动,主梁和斜拉索间或斜拉索自身均可存在不同模态间的相互耦合振动和能量传递;梁振动与其激发起来的索面内、外振动间存在一定时间“滞后”;结构非线性振动使主梁面内振动偏离中心位置;(5)制作了精细的斜拉桥全桥非线性振动试验模型,观测到斜拉索、主梁和主塔间存在着丰富非线性耦合振动。不同激励频率下斜拉桥可发生整体、局部和全桥性耦合振动三种振动形式;试验观测到相邻斜拉索即将相互碰撞的现象;发现了一种新的复杂而强烈的全桥性耦合共振。共振时斜拉索、主梁和主塔均作大幅振动,且斜拉索两个响应频率之和正好等于激励频率。进一步扫频试验发现,主梁和主塔大幅振动可改变某些斜拉索非线性振动特性,使其由“硬弹簧”变成“软弹簧”性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6.1;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敬鹏;;当前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0年09期
2 陈铁冰;;大跨度斜拉桥可靠度评估方法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邹小江;大跨度斜拉桥风振响应研究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年04期
4 伏晓宁;大跨度斜拉桥运营期的变形监测[J];中外公路;2004年01期
5 张雪松,梁鹏,贾丽君,肖汝诚;非线性因素对超大跨度斜拉桥成桥内力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6 陈铁冰,谭也平;大跨度斜拉桥极限承载力的参数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5年06期
7 张雪松,梁鹏,贾丽君,肖汝诚;非线性因素对超大跨度斜拉桥活载内力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苟昌焕,谢旭,高金盛,黄剑源;应用碳纤维索的大跨度斜拉桥静力学特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9 周毅姝,杜喜凯,魏建国,刘莉,王森林,梁素韬;大跨度斜拉桥三维动力有限元建模方法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巩春领;程进;沈祥福;;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风险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远;黄侨;李辉;;大跨度斜拉桥的综合评估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柳春光;贾玲玲;;考虑余震影响的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徐正华;;大跨度斜拉桥设施管理的探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4 朱f^;王克海;;几何非线性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影响[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任伟新;彭雪林;;用于动力监测的大跨度斜拉桥基准有限元模型[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蔡敏;潘晨光;;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杨喜文;;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位移控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8 程庆国;潘家英;高路彬;辛学忠;;关于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问题[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9 时国勤;官万轶;;大跨度斜拉桥的索力优化调整[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10 颜东煌;裴炳志;陈常松;;超大跨度斜拉桥的结构自适应构形控制法[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通讯员 李永利 宋九龙 徐宝林;山桥制造完成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钢构件[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晓辉;国产钢索将拉起世界第一大跨度斜拉桥[N];中国船舶报;2005年
3 宋柏松 通讯员 宋九龙、徐宝林;山桥制造完成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钢构件[N];河北日报;2007年
4 刘曙甲 刘志伟;我国跻身国际建桥强国行列[N];科技日报;2012年
5 张树永 张书言;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 在绥芬河市平转成功[N];中华建筑报;2005年
6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傅丽枫 刘家华;设计更好更美的桥[N];湖北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磊;“宝钢制品”打造“桥牌”精品[N];中国冶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测世;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振动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任远;大跨度斜拉桥养护管理系统的数字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杨兴旺;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全过程非线性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李伟;大跨度斜拉桥静动力可靠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武芳文;大跨度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苗家武;超大跨度斜拉桥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杨小森;大跨度斜拉桥全寿命健康监测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常松;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全过程几何非线性精细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黄艳;大跨度斜拉桥复杂条件下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10 张鸿;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及施工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俊;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激励的动力响应与减震设计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董金武;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与振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汪勤用;大跨度斜拉桥静力可靠度评估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胡航;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抗风及控制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赵鹃;基于桥面不平整度大跨度斜拉桥的行车舒适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江训意;基于实测的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基准有限元模型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7 刘雯;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李维奇;多向地震下大跨度斜拉桥非一致激励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爽;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纬;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457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5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