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W1温拌剂对SMA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温拌剂 SMA 高低温 出处:《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于沥青混凝土各方面的优势,沥青混凝土逐渐代替水泥混凝土在高等级路面的应用,但热拌沥青混合料由于施工温度要求较高,往往达到160℃以上,改性沥青温度要求更高,因此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工人和居民身体的伤害,伴随着温拌沥青(Warm Mix Asphalt,WMA)技术的成熟,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温拌沥青混凝土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文中采用了江苏金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JY-W1沥青温拌剂。试验成型了马歇尔试件和小梁试件,分别用高低温试验,评价温拌剂沥青混合料和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不同,采用的三种级配SMA-16[1]、SMA-13[2]、SMA-10[3],综合评价沥青玛蹄脂的性能,以及温拌剂对SMA三种级配的影响程度。通过高低温试验,较好的评价了温拌剂混合料在夏季和冬季的使用性能。主要结论如下:(1)添加温拌剂后,沥青软化点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说明温拌剂使沥青的高温性能提高一定的幅度,形成混合料后抗车辙性能改善。对沥青针入度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针入度变小,说明温拌剂对沥青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使沥青稠度和硬度变大,增加了沥青承受变形的能力。沥青处于10℃条件下,在加入温拌剂改性后延度会有明显上升,说明温拌剂使沥青的低温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2)SMA-10通过改变击实次数可以明显降低空隙率,而SMA-16则不明显,但通过增加击实次数会破坏试块的完整性。通过添加温拌剂,从三种温度的空隙率降低效果综合来看,135℃为最佳拌和温度。(3)从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来看:①SMA-10的稳定度,击实50次时,加入温拌剂后,稳定度在拌和温度为155℃时上升为最大值,而击实75次时,155℃稳定度也为最大,击实50次和75次对应拌和温度为155℃C稳定度相近。②SMA-13的稳定度,击实75次稳定度整体都有提高,而加入温拌剂后,稳定度有所降低,综合两种击实次数,145℃时稳定度较好。③SMA-16的稳定度,击实50次时,加入温拌剂后,稳定度降低,而击实75次,加入温拌剂时,稳定度有所增加,155℃时,增长幅度明显。而不加温拌剂,击实75次,稳定度降低幅度明显。④加入温拌剂后,流值普遍减小,跟普通热拌沥青相近,说明温拌沥青混合料增强了承受变形的能力。⑤从马歇尔模数来看,SMA-10击实次数建议选择50次,温度选择155℃。SMA-13击实次数建议选择50次,温度选择135℃。SMA-16击实次数建议选择75次,温度选择155℃。(4)从破坏抗弯拉强度来看,SMA-10和SMA-13都在145℃时强度达到最大,而SMA-16这种级配加入温拌剂对它的低温强度略有影响。从破坏最大弯拉应变来看,SMA-10加入温拌剂后,应变有所降低,SMA-13在145℃时,应变达到最大,SMA-16在155℃时取得最大值,但在145℃时也有所增加,从经济方面考虑,也可选用145℃。从破坏劲度模量来看,SMA-10级配加入温拌剂后,模量增加,导致沥青的低温延度降低,沥青的柔韧性变差,抗裂性也随之下降,试件更容易发生开裂,沥青的低温性能降低。SMA-13级配加入温拌剂后,模量在155℃和135℃时增长幅度较大,沥青的抗裂性能显著降低,而在145℃时,略有增长,可以选用这一温度作为最适温度。SMA-16级配加入温拌剂后,145℃时模量有所下降,沥青的低温延度增加,柔性和抗裂性都变好,沥青的低温性能得到提高。综合来看,加入温拌剂后,选用145℃为最适温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森芳;;自找平浇注地面的新型干混合料[J];建材工业信息;1990年11期
2 梁磊磊;解建光;肖鹤;;红外粉粒径对混合料降温性能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2期
3 周文娟;崔宁;;行业标准《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解析[J];建设科技;2014年01期
4 王钊;;旧料掺加比例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交通标准化;2011年12期
5 庞传琴,杨宇亮;半柔性混合料性能探讨[J];公路;2004年04期
6 吴强;黄卫东;;彩色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评价[J];石油沥青;2006年05期
7 李立寒;邹小龙;孟庆楠;;软硬复合沥青温拌混合料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6期
8 曹林;汪淼;;沥青玛喔脂钢渣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18期
9 钱振东;江陈龙;陈春;陈磊磊;;轻质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建荣;梁海军;倪文明;王立江;;温拌温铺沥青的研制及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沈群;陈荣生;刘效尧;;水泥砂浆、乳化渣油半刚性混合料性能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2 魏如喜;刘中林;;SMA混合料物理特性的研究[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3 任永波;;深层软基处理CFG桩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与施工过程控制[A];中铁五局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论文集[C];2010年
4 袁启东;韩跃新;陈晓龙;印万忠;;路用木质纤维在SMA混合料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贵华;黄云涌;陈小薇;;下沉式路面阻燃SMA混合料性能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李君;;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最大沥青用量初探[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7 拾方治;孙大权;董兆辉;;不同纤维对SMA混合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俊;原油对低标号沥青性质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朔;液态粉煤灰在唐津高速扩建工程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新雨;低烟气环保路用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肖桂清;植物基生物沥青的改性及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黄丹;废旧轮胎片体一风化料混合料土工特性室内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6 王峥;JY-W1温拌剂对SMA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7 周见雨;煤矸石混合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8 牛清奎;煤矸石二灰混合料路基工程技术和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张志飞;煤矸石混合料路面基层性能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10 李雨晖;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69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6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