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路客流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组织模式
本文关键词: 城市网络 城市经济区 城市体系 区域划分 单中心结构 多中心结构 社区发现 中国 出处:《地理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多视角和多尺度城市网络逐渐成为认识空间关系的主要途径。公路流数据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距离衰减特性,对于刻画区域尺度空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地级行政单元间的公路客运流,论文尝试刻画中国城市网络功能结构和区域效应,并对其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特征提取和规律挖掘,以期能够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支撑和认知视角。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公路流的城市网络空间形态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和层级特征,与中国主要城市群分布存在较大程度的空间耦合,更多体现的是区域尺度的空间关系及核心—外围组合关系;2通过社区发现算法识别出19个城市经济区,其空间内涵主要包括行政区经济、巨型区域溢出效应和核心—边缘结构等;3不同地域系统内城市网络自成体系,表现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多元的空间组织模式,多层次、流动性和网络化的地域系统格局凸显;4从空间形态上看,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大致可划分为单中心结构、双核心结构、多中心结构和低水平均势结构等区域关联形态,并以单中心发育模式为主。
[Abstract]:Multi-view and multi-scale urban network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way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Highway flow data have significant spatial dependence and distanc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highway passenger flow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unit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pict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ffect of the urban network in China. And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th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rule mi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cyberspace form based on highway flow shows strong spatial dependence and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a large degree of spatial coupling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2) the 19 urban economic zon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community discovery algorithm. The spatial connotations mainly include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the giant region and the core-edge structure. (3) the urban network has its own system in different regional systems, showing significant spatial dependence and multi-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mode, multi-level, mobile and networked regional system pattern; (4) in terms of spatial morpholog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urban network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single center structure, double core structure, multi center structure and low level equilibrium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ingle center is dominan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30751,4147111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5093)~~
【分类号】:TU984.113;U492.413
【正文快照】: 1引言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逐步深入,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现代交通工具迅猛发展,极大推动了区域经济变革,生产方式和空间组织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由行政区划主导的等级空间逐渐向关系网络化的功能空间转变[1-3]。依托“流空间”,城市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全球范围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向荣;建立以济南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区[J];城市开发;1996年12期
2 蒲欣冬;蔺雪芹;;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方法在城市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3 丁洪建;;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大陆的城市经济区[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南卫东;四大城市经济区绘就发展新格局[N];延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临山 实习生 米荣丽;城市经济区引领山西新发展[N];山西日报;2006年
3 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黎鹏;推进跨国城市体系与城市经济区的共同构建[N];广西日报;2007年
4 记者 黄艳;建设五个城市经济区[N];新疆日报(汉);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丽娟;山西构建“叶脉型”城镇框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石芝谋;绥阳集中开工30个项目[N];贵州日报;2011年
7 程益聪;努力实现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N];邯郸日报;2008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张东;特色城镇增强承载辐射力[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9 特约通讯员 郑基雄 通讯员 刘兵章;“换档加油”跑出“廉江速度”[N];湛江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刘霞;打好民族文化生态牌[N];云南政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涛;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市经济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海华;辽宁城市经济区金融差异变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胡海峰;基于城市流与等时交通圈的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区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70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7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