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仪器研发及工程应用
本文关键词: 预应力钢绞线 有效预应力 拉脱法 LabVIEW软件平台 同束离散度 出处:《中外公路》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有效应用拉脱法测试技术测试预应力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该文首先介绍了拉脱法的测试原理,研发了拉脱法的测试设备。测试设备由高频数据采集卡、油压传感器、高精度位移计及电动油泵组成。基于图形化软件平台LabVIEW,采用图形化设计语言G语言编制了测试程序,给出程序源代码。基于研究的软件和测试硬件,集成了拉脱法锚下有效预应力测试仪器(LTF 1.0)。基于测试仪器,开展了工程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测试仪器能够通过张拉力-延伸量曲线,有效地识别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大小;测试仪器(LTF1.0)具有精度高、安全性好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现场工程应用,现场检测的预应力钢绞线锚下有效张拉力合格率从54.4%提升至94.7%,同束离散度从10.2%降至1.7%。
[Abstract]:In order to test the effective prestress under the anchor of prestressed steel strand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esting principle of the pull-off method, and develops the testing equipment of the pull-off method, which is made up of high-frequency data acquisition card. Oil pressure sensor, high precision displacement meter and electric oil pump. Based on the graphic software platform LabVIEW, the test program is programmed by G language. The source code of the program is given. Based on the research software and the test hardware, the effective pre-stress testing instrument LTF 1.0 is integrated under the pull off anchor. The testing instrument is based on the test instru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 instrument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effective prestressing force under the anchor by the tension-extension curve; LTF 1.0)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ecision, good safety and easy operation. Through fiel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qualified rate of effective tension under the anchor of prestressed steel strand tested in the field is raised from 54.4% to 94.7, and the dispersion of the same beam is reduced from 10.2% to 1.7.
【作者单位】: 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108249)
【分类号】:U446.3
【正文快照】: 预应力锚固技术广泛应用于边坡工程、桥梁工程及岩土加固工程中,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质量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对于桥梁工程,若锚下预应力过大,会导致梁体变形;若锚下预应力不足,则会引起梁底的开裂及梁体下挠,影响工程安全。因此,开展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十分必要。锚下预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朝慰;;锚下有效预应力安全性富余度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3期
2 苏金源;;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实例分析[J];广东科技;2013年14期
3 刘承瑞;;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有效预应力的合理计算[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4 操尚银,方卫东,何裕仁,张建龙,李兴华;环形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分布及回缩量计算[J];桥梁建设;2001年06期
5 刘万昌;环形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分布及回缩量计算[J];森林工程;2004年04期
6 陈成文;喻成亮;王永兴;;超长预应力束有效预应力测试与研究[J];公路;2013年01期
7 陆学村;廖建春;;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及施工工艺控制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35期
8 周勇军;韩智强;赵煜;李智;蔡张杰;;基于横张法有效预应力测试仪的计算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刘龄嘉,贺拴海,赵小星;在役混凝土简支梁有效预应力计算[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10 高吉才;;探讨桥梁有效预应力的控制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增国;贾巧燕;刘丹娜;;基于应力解除法的在役混凝土结构有效预应力确定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刘龄嘉;贺拴海;;基于竖向位移测试的PC梁有效预应力预测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琦;复杂预应力体系梁式结构有效预应力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思玮;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与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陈际光;基于盲孔法的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天龙;火灾下混凝土梁桥有效预应力衰变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刘丹娜;利用钻孔法对在役桥梁进行有效预应力的估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徐嵩基;基于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大跨径混凝土桥梁仿真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喻国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测试技术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7 李亮亮;基于有限检测点的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评估及程序开发[D];长安大学;2004年
8 黄江;有效预应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D];长安大学;2008年
9 史慧彬;砼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毛鑫;预制T梁有效预应力静力试验检测评估技术[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8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7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