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速车辆—桥梁耦合振动与高架桥梁结构噪声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4 15:37

  本文关键词: 耦合振动 随机振动 噪声预测 高架桥梁 高速铁路 出处:《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于高速铁路在我国快速的发展和桥梁结构在我国高速铁路线路中占比高等原因,高速列车通过高架桥梁时引起的桥梁结构振动和噪声辐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行业热点问题之一。分析桥梁结构的振动和噪声辐射,对于确保桥梁使用与安全,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高速铁路运营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对沿线居民和结构建筑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轨道结构参振的车桥垂向耦合振动模型和高架箱梁桥结构声学分析模型以分析桥梁结构的振动和噪声辐射。首先建立高速列车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系统。将车辆看作具有10自由度的多刚体系统,推导出车辆系统的动柔度;扣件系统和CA砂浆层用线性弹性阻尼单元模拟。将钢轨看作无限长Timoshenko梁、轨道板简化为自由-自由的Euler梁、桥梁简化为简支Euler梁,从而将轨道-桥梁相互作用系统简化为叠合梁模型,再利用动柔度的思想求得轨道-桥梁相互作用系统叠合梁模型的动柔度;随后进一步将轨道板简化为四边自由的kirchhoff薄板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从而建立了三维的轨道-桥梁相互作用系统。通过轮轨相互作用关系将车辆子系统和轨道-桥梁相互作用系统耦合成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高速列车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求解轮轨几何不平顺激励下的垂向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力和轨道、桥梁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又利用虚拟激励法分析了轮轨随机不平顺激励下轨道和桥梁结构的随机振动。最后利用有限元/边界元法,以轮轨几何不平顺激励下的垂向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力作为载荷,求解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学响应,再以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学响应为边界条件分析桥梁结构的噪声辐射特性。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桥梁结构的整体振动模态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在较高的频域范围,桥梁主要以局部振动模态为主,且主要以翼板的阵型为主。板壳单元能够很好的反映包括顶板、腹板、底板的局部模态阵型,因此适合用于桥梁结构的振动及噪声辐射分析。随着频率的增加,钢轨的垂向动柔度幅值大于轨道板的动柔度幅值,轨道板的动柔度幅值大于桥梁的动柔度幅值。整个频率范围内,钢轨的动柔度相位角始终处于负值,而轨道板与桥梁的动柔度相位变化比较复杂,特别是在1000Hz以上随着频率的增加呈现较为明显的震荡趋势。钢轨振动沿纵向的衰减率变化较简单,在1000Hz以下衰减较明显而在1000Hz以上衰减较小,轨道板和桥梁的振动沿纵向的衰减率变化较复杂。在车速为250km/h时,在轮轨几何不平顺激励下或在德国低干扰谱及Sato谱激励下,车体的垂向振动加速度主要集中在10Hz以下的低频段。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主要集中在500~3500Hz频段,特别是1000Hz左右,而在低频段很小;轨道板的垂向振动加速度主要集中300Hz~1500Hz的中高频段;桥梁垂向振动加速度主要集中在300Hz以下的低频段,在300Hz以上几乎为零。钢轨吸振器在其前两阶共振频率附近对轨道-桥梁相互作用系统的垂向振动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其他频段几乎不产生影响。总体上,钢轨吸振器对钢轨的振动影响是最大的,对轨道板的影响次之,对高架桥梁的影响最小。桥梁结构噪声的声场分布在桥面上方较桥梁底板下方更有规律性,且桥面上方声场声压总体上也较桥梁底板下方的大;随着离桥梁结构的距离增加,声场场点的声压值减小,且声场分布也越来越复杂。在低频段,声场分布较简单,随着频率的增加声场分布也越来越复杂,在高频区域,声场分布出现分层现象。总体上而言随着场点距离桥梁结构距离的增加,声压减小,特别是在70Hz左右以下频段,这种变化趋势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各场点声压在50Hz左右达到最大值;随着频率的增加各场点声压出现波动变化,场点间的声压差值也不再是简单地随着距桥梁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是变得比较复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1.3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格明;中高速条件下车红桥动力分析模型与轨道不平顺影响[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李永乐;风—车—桥系统非线性空间耦合振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蔡成标;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晋智斌;车—线—桥耦合系统及车—桥随机振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黄林;列车风与自然风联合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陈嵘;高速铁路车辆—道岔—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崔圣爱;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车桥耦合振动精细化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逄焕平;大跨度悬索桥计算理论及其车桥耦合振动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高飞;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振动与噪声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陈代海;地震作用下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及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力雄;高速铁路道岔桥横向动力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志伟;铁路车辆—道岔—桥梁、路基耦合振动系统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志勇;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连续钢桁梁桥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王梦;博格板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竖向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王正军;大跨度钢桁拱桥列车走行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罗晓媛;地震作用下矮塔斜拉桥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唐志;钢管混凝土梁—拱桥徐变及温度变形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程烨;风—汽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初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明鑫;高速铁路桥上纵连板式轨道结构参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凡;混合梁斜拉桥列车走行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90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90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