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大型公铁两用斜拉桥健康监测数据的时域峰值统计及频域融合处理

发布时间:2018-02-24 23:24

  本文关键词: 公铁两用斜拉桥 安全性评定 健康监测 数据处理 时域统计 时频域 数据融合 出处:《中国铁道科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实现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桥梁运营安全性评定,针对大型公铁两用斜拉桥健康监测信号的数据量大、干扰强、频谱复杂、信噪比低等特点,基于沪通铁路长江大桥的健康监测数据,建立监测数据质量状况评定的3项指标(信噪比,单测点异常数据占比和总测点异常数据占比)及其5个评判等级的区间评判体系,并据此进行监测数据降噪去异常值的初步处理;基于30~300s的时域分段及监测值峰值即时替代措施,给出健康监测数据时域分段峰值的提取方法及其均值和方差的统计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方法推导出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希尔伯特—黄变换的监测数据频域融合公式,以提高频域数据的可靠性及精度,获取有效开展桥梁运营安全性评判的评估参数。以监测到的某大型桥梁的振动加速度数据为例,采用给出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的去噪处理、时域峰值提取及统计、频域融合处理,验证了方法的工程实用性。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bridge operation based on health monitoring data,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mount of data, strong interference, complex frequency spectrum and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of health monitoring signals of large-sized cable-stayed bridges for both road and rail, etc. Based on the health monitoring data of the Yangtze River Bridge o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Railway, three indexes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the proportion of abnormal data of single point and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abnormal data) and the interval evaluation system of five evaluation grades are established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onitoring data. Based on the method of 30 ~ 300s time domain segmentation and the immediate substitution of monitoring value peak value, 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health monitoring data time domain segment peak value and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mean value and variance are given. The frequency domain fusion formula of monitoring data based on fast Fourier transform, wavelet transform and Hilbert-Huang transform is derived by using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frequency domain data. Taking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data of a large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data denoising, extracting and statistics of the peak value in time doma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a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frequency domain fusion processing.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大项目(2014G004-B)
【分类号】:U446;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汉将建国内最大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2年03期

2 ;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3 安琳,丁大钧;特大跨度公铁两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巴拉那河桥[J];国外桥梁;1993年03期

4 张曼玲;;铁路建设再添先进设备 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铁道建筑;2008年12期

5 张筱梅;;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专用汽车;2009年03期

6 肖安;;琼州海峡将建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年02期

7 李志刚;;出口巴西两轴公铁两用专用运输车研制[J];铁道车辆;2013年02期

8 李学刚;;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电气施工图审核的思考[J];高速铁路技术;2011年03期

9 冯国华;;美国费尔蒙特的新型公铁两用小型车[J];铁道建筑;1987年06期

10 周日平;;中联重科推出公铁两用搅拌车[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敏;章尚驰;;公路铁路两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设计综述[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九辑)[C];2008年

2 高宗余;;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设计[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顾萍;曹雪琴;;公铁两用斜拉桥刚度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4 叶梅新;侯文崎;;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受压区桁梁结合梁试验研究成果简介[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饶学斌;;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市政配套工程测量[A];测绘荆楚——湖北省测绘学会2005年“索佳杯”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秦顺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洋 通讯员 林冠华 段雪炜;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初步设计获批复[N];湖北日报;2013年

2 秦福军 王红闯;黄河上将建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徐春明 通讯员 李伟;全路首台公铁两用全自动牵车机诞生[N];人民铁道;2014年

4 通讯员 黄汉平 记者 陆列嘉 林春生;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合龙[N];安徽日报;2013年

5 赵秀娟;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工程开工建设[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记者 黄莹 通讯员 丘剑山;桥梁院士秦顺全小时候没见过大桥[N];长江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高斌 通讯员 廖志慧;公铁两用通道催化武汉黄冈“同城效应”[N];中国交通报;2012年

8 洪芬;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合龙[N];科技日报;2008年

9 苏迅;江苏铁路建设马年全面开花[N];建筑时报;2014年

10 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刘家华;当阳企业创新开花又结果 中铁大桥局飞架创新之桥[N];湖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胥润东;琼州海峡超大多主跨公铁两用悬索桥方案设计和抗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峰;电动公铁两用牵引车方案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俊明;超千米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抖振时域分析及施工期抗风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谷红强;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风致抖振时域分析及挡风屏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葛光辉;考虑三角形挡风屏作用的风—车—桥耦合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耿天麒;平列式公铁两用独塔斜拉桥风致响应及桥上列车倾覆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钟昌桂;石武客运专线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结构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裴磊;纯电动公铁两用牵引车整车控制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朱溢敏;大跨度公铁两用板—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关键部位精细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9 李君;大跨度公铁两用板—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关键部位精细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王孝军;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反应谱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2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32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