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技术评价混凝土粗集料结构的有效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道路工程 数字图像技术 粗集料 有效性 集料质量比 出处:《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粗集料骨架结构对水泥混凝土性能有明显影响,但目前缺乏相应的粗集料结构评价指标与方法。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采集粗集料的表面数字图像,实测试件表面粗集料数目,并与理论表面数目和理论体积数目对比,分析数字图像技术评价嵌锁骨架结构粗集料结构状态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实测得到的表面粗集料数目、计算得到的理论表面粗集料数目和理论体积粗集料数目均与集料质量比有良好线性关系,并且表面粗集料数目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别很小;实测的表面粗集料数目可以有效地表征集料质量比所反映的不同粒径集料颗粒的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Abstract]:The coarse aggregate skeleton structure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ement concrete, but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and method of coarse aggregate structure at present.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collect the surface digital image of coarse aggregate. The number of coarse aggrega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number of theoretical surface and theoretical volum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in evaluating the structural state of coarse aggregate with embedded skeleton structur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coarse aggregate on the surface obtained by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is measured. The theoretical surface coarse aggregate number and the theoretical volume coarse aggregate number have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ggregate mass ratio, and the measured value of the surface coarse aggregate number has little differe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The measured number of coarse aggregates on the surface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ggregate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as reflected by the aggregate mass ratio.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K06-14)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年;郝培文;肖庆一;刘丽;;粗集料棱角性的图像评价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彭勇,孙立军,杨宇亮,董瑞琨;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研究新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1期
3 李嘉;林辉;;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棱角性量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4 吴文亮;李智;张肖宁;;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评价沥青混合料均匀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5 王磊;马殙;寇军平;;嵌锁密实水泥混凝土粗集料级配组成设计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6 英红;张宏;;基于图像的AC20混合料集料接触分布特征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1期
7 Hainian Wang;Zhihan Huang;Lei Li;Zhanping You;Yu Chen;;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s based on X-ray CT microstructure images[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1期
8 Toshiaki Hirato;Masato Murayama;Hirotaka Sasaki;;Development of high stability hot mix asphalt concrete with hybrid binder[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6期
9 王立久;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10 韩森;王旭;;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露石分布[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思维;袁万杰;;改性沥青抗滑表层的应用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黄维蓉;宋涛;何兆益;冉龙飞;胥吉;;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刘佳辉;李智;;沥青混合料CT图像分割技术及其效果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陆建明;;国内外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6期
5 朱梦良;唐小林;刘伟;;粗集料对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结构形成的影响[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1期
6 张锐;黄晓明;赵永利;;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级配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8 施大庆,彭勇;广梧高速公路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均匀性研究[J];公路;2005年08期
9 袁万杰;王钊;;南方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研究[J];公路;2007年02期
10 彭以舟;张义和;;多级嵌挤理论在沥青碎石路面中的应用[J];公路;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杭天明;魏鹏;李海波;;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路用性能[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2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芳宇;水泥混凝土材料过程工程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彭波;沥青混合料集料几何特性与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丛卓红;基于西部特点的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叶涛;多组分粉体混合过程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韩晓玲;矿物质微量元素舔块压制成型工艺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雷超旭;路面表面功能加速加载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万成;基于X-ray CT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与数值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家胜;骨料嵌锁型路面混凝土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崔啸宇;粗骨料嵌锁型路面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君亮;风蚀地表土壤颗粒的图像表征及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袁明园;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王科;嵌锁密实水泥混凝土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刘国柱;沥青混合料拌和流变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燕海峰;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李永明;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的干涉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熊琴;粗集料形状特征的数字图像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班午东;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年;郝培文;肖庆一;刘丽;;粗集料棱角性的图像评价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徐科,张肖宁,王端宜;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VCA_(mix)量测方法[J];公路;2005年11期
3 陈国明;谭忆秋;石昆磊;王哲人;;粗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4 陈少幸;张肖宁;;应用PQI评价沥青路面离析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5 彭勇;孙立军;;沥青混合料路面离析原因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5期
6 马殙;田尔布;路学敏;师延强;;水泥混凝土粗集料嵌锁密实结构试验分析[J];中外公路;2008年06期
7 田尔布;马殙;路学敏;师延强;;嵌锁密实型水泥混凝土粗集料级配振动分析[J];混凝土;2008年03期
8 翁兴中;王文杰;党明杰;张元农;;道面水泥混凝土粗集料分形特征[J];混凝土;2010年09期
9 张肖宁,李智,虞将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及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10 彭勇;孙立军;王元清;石永久;;数字图像处理在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安成;粗骨料架构特性与架构混凝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林辉;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量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程伟峰;混凝土架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英红;数字图像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及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5 田尔布;嵌锁密实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波;奥村运明;冷元宝;乐金朝;;数字图像技术在根石位移跟踪中的应用研究[J];人民黄河;2007年12期
2 杨薇;赵娟;周学威;;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壁厚测量方法研究[J];硅谷;2012年02期
3 毛治超;王素敏;杜红;;扫描电镜数字图像技术及其在石油地质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4 杜飞明;廖兆曙;;数字图像技术在中心偏测试仪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奥村运明;张天航;李宁;张波;;数字图像技术在黄河堤坝裂缝观测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7年05期
6 盛伟;李洪涛;;数字图像技术在液膜厚度测量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7年02期
7 朱耀耀;徐金明;鲁辰达;;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结构裂缝参数分析[J];混凝土;2008年07期
8 罗中平,刘桂生,孙志华;数字图像技术在燃速测量中的应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唐洪武,严忠民,左东启;数字图像技术在双射流混合流场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10 奥村运明;李华北;王琦;赵康宁;;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在结构物裂缝密度自动分析的研究[J];河南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许江;关于未来的手[N];美术报;2014年
2 曲道平;方寸之间,,别有洞天[N];电脑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立周;数字图像技术在作物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华北;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在土木结构物损伤裂缝检查应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颖;氮、磷化学肥料高效利用新技术探索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4 宋电子;数字图像技术在棒材和锻件超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晴;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闸门位移量自动检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37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3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