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控制基准及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黄土 大断面隧道 变形控制基准 稳定性分析 沟谷和陷穴 出处:《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为缩小中西部发展的差距,近年来加快了西部交通体系的建设,隧道作为一种能够使线路更加平直的构筑物在西部山区交通体系的修建中频繁采用。由于我国西部黄土地层分布广泛,加上列车速度的不断加快,隧道开挖断面面积也随之增大,这些因素促使大断面隧道通过黄土地层这一课题的诞生。该论文以宝兰客专王家沟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查阅文献总结高含水量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开挖大断面黄土隧道领域的研究进展;将王家沟隧道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实验得出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并对比分析含水量的变化对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基于突变理论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埋深50 m时王家沟隧道的变形控制基准,同时分析各台阶开挖后的稳定程度;为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隧道开挖后支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在王家沟隧道DK983+892断面处通过安装相关监测仪器收集现场隧道支护体系的受力资料,分析隧道开挖时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化规律和断面分布形式。在分析隧道变形和受力的基础上综合判断隧道的稳定性;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隧道开挖过程及隧道通过沟谷和陷穴时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通过对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控制基准和稳定性分析研究得出的规律和结论有:(1)经过查阅文献和室内实验分析发现当黄土的含水量不同时黄土工程特性发生显著变化,随着黄土含水量的增大,摩擦角及粘聚力等参数均急剧减小。(2)基于突变理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大断面黄土隧道在埋深50 m时隧道的变形控制基准,分析发现数值模拟在变形控制基准研究方面具有经济快捷的特点,针对隧道在不同断面各种施工方法下均能建立合理、可靠的变形控制基准。(3)经分析支护体系的现场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隧道开挖时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化特征和断面分布形式,分析发现大断面黄土隧道最大跨以上部位材料的受压严重,边墙部位受拉较大;从隧道变形和受力两个方面综合判定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全面有效的判断隧道的稳定性。(4)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大断面黄土隧道通过沟谷和陷穴地段时隧道的稳定性,研究显示当隧道埋深最小值大于两倍洞径时沟谷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可以忽略,而陷穴对隧道开挖影响最小埋深值为一倍洞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东;;郑西客专黄土隧道基础沉降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07期
2 ;黄土隧道设计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铁路标准设计通讯;1972年08期
3 潘昌实;铁路黄土隧道衬砌设计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80年01期
4 杨严;;浅埋黄土隧道下穿公路施工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4年07期
5 陈鹤,管振祥,乔春生;富水黄土隧道的开挖监控及变形判别[J];岩土工程界;2002年10期
6 胡平;艾进东;常海洲;李晋德;冯鸿干;;黄土隧道修筑技术[J];公路隧道;2005年04期
7 贺虹;李德武;;特大断面黄土隧道静力稳定性分析[J];工程质量;2006年09期
8 周尚国;;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J];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9 马学宁;邢立军;韩峰;;兰青二线高庙黄土隧道开挖支护变形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6期
10 邢东泉;;大跨度黄土隧道的施工塌方防治技术[J];甘肃科技;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满仓;;单线铁路老黄土隧道的分类[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2 苏新民;;特大断面黄土隧道有限元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3 张金柱;郝文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及病害原因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豆世康;赵秋林;李凌志;;客运专线黄土隧道勘测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建民;;谈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沉降控制及基础处理[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董涛;齐吉龙;万甸甸;张建;;大断面黄土隧道初衬结构参数反演分析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8 林东;;大断面黄土隧道台阶六部开挖法[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陈党辉;刘旭全;马海民;雷向锋;晁平安;;大断面黄土隧道与辅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刘旭全;王永玺;雷向锋;石新桥;窦忠孝;;监控量测技术在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通讯员 李佳笑;我国最大断面黄土隧道报捷[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2 江耀明 王桂元 马宝喜;面对黄土: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3 白秀喜邋通讯员 张纪平 刘健彪 银平;世界最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贯通[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记者 郑凤岐邋通讯员 江耀明 杨广臣;世界首座大断面富水黄土长隧道提前贯通[N];山西日报;2008年
5 记者 温格林;我国最大断面黄土隧道——唐家塬隧道在陕顺利贯通[N];现代物流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张荣文 通讯员 李俊发 黄祖元;成事在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张荣文 本报通讯员 李俊发 黄祖元;成事在人[N];人民铁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军;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力学及支护设计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健;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支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扈世民;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庆贺;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古彦超;深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旋喷桩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钱聚强;黄土隧道围岩工程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戎少伟;浅埋大跨黄土隧道力学特性及下穿构筑物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马赛;黄土隧道台阶法施工效应及技术参数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6 崔建文;扁平大跨度黄土隧道基底应力特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程远星;黄土隧道锁脚锚管作用机理及承载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王玉龙;大断面黄土隧道变形控制基准及稳定性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轩俊杰;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张国辉;南山口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540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4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