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迁居居民活动—出行行为选择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08:40

  本文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迁居 选择机理 活动出行 习惯 出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迁居居民日常活动—出行模式不仅是短期决策下的行为响应,更是长期生活中习惯、态度等因素的作用结果.本文基于时间地理学和计划行为理论,应用迁居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从外部时空制约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考虑迁居居民出行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构建了迁居居民活动—出行行为选择机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在迁居事件作用下,居民活动—出行行为发生了巨大调整.具体而言,居民活动—出行调整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层级决策序列,通勤活动的调整优于非通勤活动,且会制约着非通勤的安排,进而影响到不同类型的非通勤活动间的交互关系.其次,居民行为选择还受过去态度及偏好的正向引导作用,习惯影响次之,且迁居前各行为间存在的交互模式会进一步传递到现活动安排中,主要凸显在非通勤上.与此同时,外部时空制约和主观因素同时作用于现出行行为上时,外部制约会通过态度或习惯的影响来调整活动和出行模式,以维持或重构日常生活支持网.
[Abstract]:The daily activity-travel pattern of residents is not only the behavior response of short-term decision, but also the effect of habit and attitude in long-term lif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ime geography and plann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resident activity log, the dynamic adjustment process of resident travel behavior is considered from two aspects of external space-time restriction and behavior habit.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choice mechanism of residents' activity and travel behavior i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moving events, the residents' activity and travel behavior has been greatly adjuste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hierarchical decision sequence in the process of residents' activity and travel adjustment. The adjustment of commuting activitie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non commuting activities, and will restrict the arrangement of non commuting activities, and then aff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on commuting activities. Secondly, The behavior choice of residents is also guided by past attitudes and preferences, followed by habits, and the interaction pattern between the various behaviors before moving will be further transferred to the current activity arrangement, mainly in the non-commuting. At the same time, When external space-time constraints and subjective factors act on current travel behavior simultaneously, external constraints will adjust activities and travel patterns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attitude or habit to maintain or reconstruct daily life support network.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68029,51268023)~~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英成龙;雷军;段祖亮;杨振;;乌鲁木齐市职住空间组织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4期

2 包丹文;郭唐仪;;职住空间错位对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影响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保红;何彦;王雨佳;张翔;;迁居居民活动—出行行为选择机理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年03期

2 郑承智;张旺锋;武炳炎;梁博;;北京市外来人口集聚型城中村流动人口职住分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4期

3 何保红;何彦;刘阳;李镇辉;;迁居对家庭日常活动—出行行为交互机理的影响[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年02期

4 卫龙;高红梅;;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研究进展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瑞秋;腾飞;魏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10期

2 肖琛;陈雯;袁丰;李平星;;2000~2010年无锡市职住空间关系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3 强欢欢;吴晓;王慧;;2000年以来南京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分异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4 刘争光;张志斌;汪晓霞;达福文;;兰州市居住空间分布及其成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1期

5 湛东升;孟斌;;基于社会属性的北京市居民居住与就业空间集聚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12期

6 修春亮;孙平军;王绮;;沈阳市居住就业结构的地理空间和流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7 胡娟;胡忆东;朱丽霞;;基于“职住平衡”理念的武汉市空间发展探索[J];城市规划;2013年08期

8 翟青;甄峰;康国定;;信息技术对南京市职住分离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9 刘望保;闫小培;谢丽娟;;转型时期广州居民职住流动及其空间结构变化——基于3个年份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12年09期

10 刘定惠;杨永春;朱超洪;;兰州市职住空间组织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南金;;交通出行者出行行为模糊性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2 高士麟;王志攀;何冠楠;;出行态度及社区环境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4年03期

3 王贺成;蒋寅;;长途乘客出行行为分析——以天津为例[J];城市;2007年05期

4 张萌;孙全欣;陈金川;郭继孚;;北京市女性出行行为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2期

5 温惠英;沈毅贤;;基于出行行为的公交运营策略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8年01期

6 柴彦威;沈洁;赵莹;;城市交通出行行为研究方法前沿[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年05期

7 左利兴;;基于停车场服务水平的假日轿车出行行为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年01期

8 姜桂艳;张春勤;吴正言;李继伟;;交通信息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3期

9 王怡璇;;假日小汽车出行行为分析与建模[J];公路与汽运;2012年05期

10 陈颖雪;董治;吴兵;刘志钢;;基于选择方案抽样调查的城市群低频率出行行为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妲;邵春福;孙壮志;姚广铮;;节假日出行行为离散选择模型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冬生;;基于出行行为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易如;张世秋;;油价上调对北京市私家车驾车者出行行为改变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4 张璞玉;;交通出行影响因素与出行行为选择的耦合——以上海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评论员;文明出行平安到家[N];新乡日报;2010年

2 郑佳欣 陈洁娜 穗仁宣;乱闯红灯乱穿马路或将受重罚[N];南方日报;2007年

3 马少宾;治理拥堵需要人人参与[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邓少华 实习生 邓明军;重拳出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N];宁波日报;2009年

5 记者 顾钢;一美元纸币揭示流行病蔓延规律[N];科技日报;2006年

6 记者 刘丽娜;沈阳“文明出行看仪表”取得明显效果[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团生;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徐亚;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郭寒英;基于出行者生理心理的城市客运交通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弘_";基于活动方法的个体出行行为分析与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昀泓;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分析及信息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赵丹;综合交通信息下通勤出行链重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伟;基于有限理性的出行行为建模与均衡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士行;基于因果推断的交通出行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韩汶;城市老年人休闲活动出行行为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守彬;城市群城际间旅客出行行为特征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杨国菁;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行为多样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马涛;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活动—出行行为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朱婷婷;错峰上班措施下通勤廊道出行行为分析及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徐威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复杂网络特征及乘客出行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张梦婷;多瓶颈路段出行行为分析及拥堵收费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9 熊芬;考虑停车约束的瓶颈出行行为分析及收费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10 肖建斌;深圳市居民低碳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551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51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4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