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两用斜拉桥竖向挠度的长期监测与分析
本文选题:公铁两用斜拉桥 切入点:竖向挠度 出处:《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黄冈公铁两用大桥2015年前3季度主梁竖向挠度和温度的监测数据为对象,研究公铁两用斜拉桥主梁竖向挠度在温度、列车荷载和汽车荷载下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温度挠度与主梁的相关性、温度挠度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列车挠度的概率统计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温度挠度与主梁温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边跨跨中、主跨1/4跨、主跨跨中和主跨3/4跨随着温度升高呈下挠趋势;相应地,辅助跨跨中随着温度升高呈上拱趋势;2)辅助跨跨中、主跨1/4跨、主跨3/4跨与主跨跨中的温度挠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线性相关性。辅助跨跨中挠度与主跨跨中挠度变化趋势相反,主跨1/4跨和主跨3/4跨的挠度与主跨跨中挠度变化趋势相同;3)列车挠度与主梁温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采用t Location-Scale分布函数描述列车挠度实测数据的概率密度统计特性。
[Abstract]:In 2015 Huanggang Tianxinzhou bridge before the 3 quarter of the girder vertical deflection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ianxinzhou bridge girder vertical deflection in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train load and vehicle load, focu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beam deflection, the defle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rain deflection probability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inear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The deflection girder in side span and main span of 1/4 span, main span and main span across 3/4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s the deflection trend; accordingly, the auxiliary span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on the arch trend; 2) the auxiliary span, 1/4 span span, 3/4 span to main span deflection temperature has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The spatial auxiliary deflection opposite the main trend of cross deflection in the main span, 1/4 span and 3/4 span span deflect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flection of the train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ain girder. The t Location-Scal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of the measured data of the train deflection. 3)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15CB06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38002,51578138) 河北省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1502)
【分类号】: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阮怀圣;屈爱平;何友娣;苗润池;李龙安;;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J];桥梁建设;2015年02期
2 翟婉明;赵春发;夏禾;谢友均;黎国清;蔡成标;罗强;宋小林;;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的基础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年07期
3 高宗余;;沪通长江大桥主桥技术特点[J];桥梁建设;2014年02期
4 李雪莲;;温度与斜拉桥跨中挠度的关联性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12期
5 刘夏平;孙卓;杨红;蔡卡宏;陈晓冬;;运营车辆荷载作用下大跨PC梁桥动挠度特性研究[J];公路;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纲;基于长期静态监测数据的大型桥梁安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志刚;;沪通长江大桥钢梁检查车设计[J];桥梁建设;2017年03期
2 张文华;;贵广铁路东平水道特大桥抗震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6期
3 李进洲;王远立;;沪通长江大桥112 m钢桁梁墩顶临时连接件焊接质量控制[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6期
4 闫志刚;赵欣欣;徐向军;;沪通长江大桥Q500qE钢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7年03期
5 文坡;张强;石建华;;池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桥塔上横梁锚固结构设计[J];桥梁建设;2017年02期
6 徐磊;翟婉明;;铁路轨道不平顺的时-频能量联合分析方法[J];铁道学报;2017年04期
7 高宗余;史方华;;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设计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17年01期
8 徐伟;鲍莉霞;刘华;;九江长江大桥主桥公路桥改造设计[J];桥梁建设;2017年01期
9 丁幼亮;卞宇;赵瀚玮;岳青;吴来义;;公铁两用斜拉桥竖向挠度的长期监测与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10 陈开桥;;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桥塔墩钢沉井定位施工技术[J];世界桥梁;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钧;非平稳环境激励下剪切型框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陈闯;基于监测数据的大跨径PC连续梁桥状态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宋刚;异形桥梁优化设计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鲁四平;软土深基坑开挖下铁路桥梁力学性能及安全监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焦峪波;不确定条件下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状态评估的模糊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建喜;基于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理论的在役桥梁状态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宗余;;沪通长江大桥主桥技术特点[J];桥梁建设;2014年02期
2 阮怀圣;李龙安;杨光武;何友娣;;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抗震技术研究[J];桥梁建设;2013年06期
3 田冬梅;邓德华;彭建伟;王世雄;艾永强;;温度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与混凝土层间界面黏结影响[J];铁道学报;2013年11期
4 田冬梅;邓德华;田青;潘云瑞;唐斯;;水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3年11期
5 周锡玲;郑克仁;谢友均;蔡锋良;;湿含量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热变形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5期
6 李再帏;练松良;;武广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特征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5期
7 张敏;张楠;夏禾;;大跨度铁路悬索桥风—车—桥耦合动力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3年04期
8 梁炯;张晔芝;罗世东;;两主桁双索面四线高速铁路专用斜拉桥结构体系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邵丕彦;李海燕;吴韶亮;王涛;刘子科;李洪刚;;CRTSⅠ型轨道板温度变形及与砂浆垫层间离缝的测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3年02期
10 覃勇刚;涂满明;王东辉;;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大桥3号墩沉井精确着床控制技术[J];桥梁建设;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汪剑;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非荷载效应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方辉;高层混合结构考虑施工过程和混凝土徐变收缩影响的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3 徐文平;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承载能力实桥试验及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陈孝珍;基于静态测量数据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程华;基于时频分布的桅杆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及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蒋华;基于静力测试数据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与评定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汉将建国内最大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2年03期
2 ;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3 安琳,丁大钧;特大跨度公铁两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巴拉那河桥[J];国外桥梁;1993年03期
4 张曼玲;;铁路建设再添先进设备 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铁道建筑;2008年12期
5 张筱梅;;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专用汽车;2009年03期
6 肖安;;琼州海峡将建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年02期
7 李志刚;;出口巴西两轴公铁两用专用运输车研制[J];铁道车辆;2013年02期
8 李学刚;;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电气施工图审核的思考[J];高速铁路技术;2011年03期
9 冯国华;;美国费尔蒙特的新型公铁两用小型车[J];铁道建筑;1987年06期
10 周日平;;中联重科推出公铁两用搅拌车[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敏;章尚驰;;公路铁路两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设计综述[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九辑)[C];2008年
2 高宗余;;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设计[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顾萍;曹雪琴;;公铁两用斜拉桥刚度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4 叶梅新;侯文崎;;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受压区桁梁结合梁试验研究成果简介[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饶学斌;;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市政配套工程测量[A];测绘荆楚——湖北省测绘学会2005年“索佳杯”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秦顺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洋 通讯员 林冠华 段雪炜;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初步设计获批复[N];湖北日报;2013年
2 秦福军 王红闯;黄河上将建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徐春明 通讯员 李伟;全路首台公铁两用全自动牵车机诞生[N];人民铁道;2014年
4 通讯员 黄汉平 记者 陆列嘉 林春生;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合龙[N];安徽日报;2013年
5 赵秀娟;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工程开工建设[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记者 黄莹 通讯员 丘剑山;桥梁院士秦顺全小时候没见过大桥[N];长江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高斌 通讯员 廖志慧;公铁两用通道催化武汉黄冈“同城效应”[N];中国交通报;2012年
8 洪芬;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合龙[N];科技日报;2008年
9 苏迅;江苏铁路建设马年全面开花[N];建筑时报;2014年
10 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刘家华;当阳企业创新开花又结果 中铁大桥局飞架创新之桥[N];湖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胥润东;琼州海峡超大多主跨公铁两用悬索桥方案设计和抗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峰;电动公铁两用牵引车方案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俊明;超千米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抖振时域分析及施工期抗风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谷红强;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风致抖振时域分析及挡风屏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葛光辉;考虑三角形挡风屏作用的风—车—桥耦合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耿天麒;平列式公铁两用独塔斜拉桥风致响应及桥上列车倾覆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汪小朋;大跨公铁两用斜拉桥减震装置参数优化研究及抗震性能评估[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钟昌桂;石武客运专线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结构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裴磊;纯电动公铁两用牵引车整车控制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朱溢敏;大跨度公铁两用板—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关键部位精细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李君;大跨度公铁两用板—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关键部位精细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4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7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