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形成机理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03-08 22:39

  本文选题:岩溶隧道 切入点:突水突泥 出处:《力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具有"强突发、高水压、大流量、多类型"等显著特点,其灾变演化过程复杂、动力失稳规律尚不清楚.本文系统提出了不同类型突水灾害的发生条件、判据及安全厚度分析方法,剖析了近期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首先,给出了隧道突水灾害的概念、类型及构成三要素,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了隧道突水的灾变过程;其次,总结了隧道突水灾害致灾机理、力学模型、失稳判据和最小安全厚度等方面的近期研究成果;最后,从构成三要素角度分析了隧道突水致灾机理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主要有:(1)灾害源固液气三相置换机制与释能模式,(2)突水通道多相物质迁移与流态演化规律,(3)隔水阻泥结构动力灾变演化机理,(4)突水通道破裂形成过程的模拟分析方法等.
[Abstract]:Karst tunnel water inrush disaster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burst, high water pressure, large discharge, multi-type" and so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karst tunnel water inrush is complicated and the law of dynamic instability is not clear. In this paper,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inrush disasters are put forward systematically. Criterion and safety thickness analysis method,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analyzed. Firstly, the concept, types and components of tunnel water inrush disaster are given, and the catastrophic process of tunnel water inrush is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theory.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of tunnel water inrush disaster mechanism, mechanics model, instability criterion and minimum safe thickness a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unnel water inrush disaster mechanism are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three elemen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are also put forward.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mechanism of solid-liquid gas three-phase displacement and the energy release mode of disaster source / gas / water source / gas / gas / energy release mode / / 2) the mechanism of multiphase material migration and fluid evolution in the water inrush channel and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catastrophic evolution of the water-barrier silt structure an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water inrush channel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3CB036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9106,51679131) 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2015-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4EEM01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72039) 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GN026)资助项目
【分类号】:U456.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术才;刘斌;孙怀凤;聂利超;钟世航;苏茂鑫;李貅;许振浩;;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2 李术才;宋曙光;李利平;张乾青;王凯;周毅;张骞;王庆瀚;;海底隧道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3 李利平;李术才;石少帅;许振浩;;基于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效应的断层活化突水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4 陈红江;李夕兵;刘爱华;彭述权;贺显群;;水下开采顶板突水相似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左宇军;李术才;秦泗凤;李利平;;动力扰动诱发承压水底板关键层失稳的突变理论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6 李利平;李术才;张庆松;;岩溶地区隧道裂隙水突出力学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7 刘爱华;彭述权;李夕兵;陈红江;;深部开采承压突水机制相似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8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马天辉;张永彬;;含断层煤层底板突水通道形成过程的仿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李术才;薛翊国;张庆松;李树忱;李利平;孙克国;葛颜慧;苏茂鑫;钟世航;李貅;;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10 林传年;李利平;韩行瑞;;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预测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宗青;隧道充填型致灾构造突水突泥灾变演化机理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国斌;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岩溶隧道涌水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谢焰;城市生活垃圾固液气耦合压缩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涛;基于流固耦合的岩溶管道对水工隧洞围岩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聂志凌;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突水机理及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U Vietthuc;;公路隧道充填型岩溶管道突水灾变机理及演化过程数值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2期

2 杜仲华;陈朋磊;;槽波在采空区边界探测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州煤炭;2016年12期

3 李汶洋;;华蓥山隧道底板涌水原因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16年06期

4 朱炯;韩自强;;TGP超前预报方法在川西公路隧道建设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16年06期

5 刘斌;李术才;李建斌;王玉杰;张建清;聂利超;王雪亮;;TBM掘进前方不良地质与岩体参数的综合获取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6期

6 陈华龙;;探讨不良地质情况下隧道的施工技术[J];福建建材;2016年12期

7 李洪渊;黄经纬;石海珍;朱金康;石辉;王泽泽;金立军;;基于流固双向耦合的GIS气室微水处理仿真研究[J];高压电器;2016年12期

8 孙怀凤;李貅;卢绪山;李术才;任宝宏;;隧道强干扰环境瞬变电磁响应规律与校正方法:以TBM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2期

9 李存禄;郝建;范吉宏;张涛;;完整底板突水机理研究[J];煤;2016年12期

10 蔚立元;韩立军;冉军林;杨圣奇;郑春梅;;阳灵隧道充填溶洞综合预报及突泥事故治理[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瑞;四川盆地南缘地形梯度带区域岩溶水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刘海龙;城市固废降解—固结—溶质迁移耦合行为及稳定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周毅;隧道充填型管道构造突涌水机理与预测预警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勇;压实非饱和粘土层生活源污染质运移及其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石少帅;深长隧道充填型致灾构造渗透失稳突涌水机理与风险控制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6 李旭辉;城市生活垃圾梯次处理模式及其规划布局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徐晓兵;基于降解—渗流—压缩耦合模型的填埋场垃圾固液气相互作用分析及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高登;扩建垃圾填埋场中间衬垫变形与稳定性状及其工程控制措施[D];浙江大学;2009年

9 赵颖;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释放传输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超月;富水岩溶地层大断面公路隧道开挖稳定性及失稳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金鹏;层间孔隙岩溶水对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雷霆;隧道上覆溶洞突涌水机理与安全厚度预测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4 郭而东;溶洞位置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治理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马云飞;有压岩溶大断面隧道安全性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郑俊;水下盾构隧道管片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程邦富;充水溶洞对隧洞施工的影响及岩溶的治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宋建禹;隐伏溶洞与山岭隧道间安全厚度预测及其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杨寅静;岩溶区隧道突水地质灾害的临界预警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吕涛;基于流固耦合的岩溶管道对水工隧洞围岩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Wuwei Cheng;Wenyou Wang;Shiqiang Huang;Peng Ma;;Acoustic emission monitoring of rockbursts during TBM-excavated headrace tunneling at Jinping Ⅱ hydropower station[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3年06期

2 林婷婷;万玲;曲永星;范铁虎;王世隆;易晓峰;林君;;隧道超前探测准全空间磁共振理论及应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3年09期

3 易晓峰;李鹏飞;林君;段清明;蒋川东;李同;;基于多匝环形线圈的核磁共振信号响应计算与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4 刘斌;聂利超;李术才;徐磊;刘征宇;宋杰;李利平;林春金;;三维电阻率空间结构约束反演成像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5 钱七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6 刘斌;李术才;聂利超;王静;宋杰;刘征宇;;隧道含水构造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三维反演成像[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7 刘斌;李术才;聂利超;王静;李利平;刘征宇;宋杰;;矿井突水灾变过程电阻率约束反演成像实时监测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10期

8 林君;蒋川东;段清明;王应吉;秦胜伍;林婷婷;;复杂条件下地下水磁共振探测与灾害水源探查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张平松;李永盛;胡雄武;;坑道掘进瞬变电磁超前探水技术应用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9期

10 凌同华;张胜;李升冉;;地质雷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检测信号的HHT分析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葛颜慧;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邓林;泥巴山深埋特长公路隧道重大岩体工程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利平;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水灾变演化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春;深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性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刘招伟;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机理及其防治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6 柯瀚;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沉降、静力和动力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书钿;岩溶洞隙对水工隧洞围岩变形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贻伟;岩溶公路隧道围岩—支护结构受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邵东梅;华北典型煤矿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试验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4 彭川;岩溶隧道围岩与结构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聂志凌;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突水机理及衬砌结构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郭娣;西南岩溶山区汇水条件及其对越岭隧道涌突水的控制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高在新;黔桂铁路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王艳丽;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覃海绍;七百弄地区岩溶地质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保护[D];长安大学;2007年

10 陈士军;交叉裂隙水流及溶质运移机理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资谊;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发生机理与工程防治[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2 苏扣林,黄健民;石岭大理石矿地下平巷突水灾害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J];岩土工程界;2004年09期

3 罗敏;许模;杨艳娜;任蕊;;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隧道涌突水灾害预测[J];人民黄河;2010年11期

4 王勐,许兆义,王连俊,李治国;圆梁山毛坝向斜段隧道涌突水灾害及对地下水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5 王晓振;许家林;朱卫兵;郝宪杰;;松散承压含水层水位变化与顶板来压的联动效应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立武;金龙哲;李冬东;;矿山突水灾害及其防治[A];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瑜;王晓振;;祁东煤矿工作面压架突水灾害防治技术[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3 高波;;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深部构造含水性探测中的应用[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郝锴;做好突水灾害外排水污染治理工作[N];徐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振;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压架突水灾害发生条件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骏骏;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曾艺;岩溶隧道岩盘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及突水灾害发生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5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85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