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测及反馈控制研究
本文选题:大跨径 切入点:刚构桥 出处:《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某一在建特大桥上部施工的分析以及控制措施作为研究背景,采用正装分析法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通过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各种控制方案的对比,为该刚构桥施工的正确分析和采取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了必要的阐述。2.通过midas civil软件对刚构桥上部结构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其变形情况以及受力的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3.根据数值计算模型,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施工中采集的数值,两者进行比较后,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计算模型,以达到修正偏差来实现监控和掌握桥梁结构线形的目的,同时根据设置的预拱度,合理地设定结构物的标高。4.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了不同调整,最后根据上部结构成型的监测数据,满足最大悬臂时合拢段两端高差控制在±3.0cm以内的监控要求,各合龙段在允许偏差范围内顺利合龙,实际施工应力基本满足相关要求。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s the analysi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upper part of a large bridge under construction. The formal dress analysis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it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are taken.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1.Through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the spot and the comparison of various control schem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cessary exposition for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igid frame bridge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easures taken. By using midas civil software,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rigid frame bridg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of the rigid frame bridge are analyz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3.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construction, the two methods are compar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adjust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monitoring and mastering the alignment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the elevation of the structure is set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pre-arched degree set, and the elevation of the structure i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field, so a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monitoring and mastering the alignment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of superstructure forming, it meets the monitoring requirement that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closing section is controlled within 卤3.0 cm when the maximum cantilever is closed, and each closure section closes smoothly within the allowable deviation, and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stress basically meets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鹏蔚;高虹霓;刘军利;;基于反馈控制的装备管理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27期
2 张启山;叶宝军;张福忠;;飞行员智能身心反馈控制训练65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01期
3 郭顺超;移船小车的反馈控制[J];造船技术;1984年05期
4 R.T.希尔;方海安;;雷达韧性、适应性、容量及反馈控制的重要性[J];雷达与对抗;1987年01期
5 Robert T.Hill ,自力;雷达的韧性、适应性和容量,以及反馈控制的重要性[J];上海航天;1987年04期
6 蔡德祺;反馈控制在带有界约束的增产决策中的应用[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90年05期
7 朱帆三;;使用功能神经肌肉刺激在瘫痪病人的冠状平面顶角的反馈控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2年01期
8 方天华;实现混沌同步的非线性变量反馈控制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年01期
9 姜偕富,费树岷,冯纯伯;线性时滞系统依赖时滞的反馈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宗义;旋转导弹弹体方程与反馈控制[J];弹箭与制导学报;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晓敏;邵世煌;方建安;;混沌系统的一种反馈控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欣业;张华彪;杨彦龙;;1:1内共振耦合范德波振子的主参数共振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欣业;张华彪;;1:1内共振耦合范德波振子的主参数共振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靳伍银;冯瑞成;刘昊;;时滞神经元系统的反馈控制研究[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匡森;丛爽;;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量子反馈控制[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匡森;丛爽;;基于状态间距离的量子系统反馈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蔡建平;马米花;吴晓锋;;正弦反馈控制的参数失配的主-从非自治混沌系统的鲁棒同步[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欣业;张华彪;杨彦龙;;1∶1内共振耦合范德波振子的主参数共振及其时滞反馈控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刘志新;郭雷;;基于局部—整体反馈控制的多体系统的稳定性[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曹寅;孙红灵;李晓东;;平板振动的分散式反馈控制性能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民航中南空管局 詹德凡;试论反馈控制在班组建设中的应用[N];中国民航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查雯婷;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反馈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陈丽;基于量子反馈控制的纠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王昕;基于反馈控制与时滞分割的随机切换复杂网络同步分析[D];东华大学;2015年
4 李晨光;KTX反场箍缩装置中磁流体不稳定性的反馈控制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南;状态限制的区间极大-加系统的反馈控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卢杰;基于原边反馈控制技术的LED驱动芯片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海娜;四类具有反馈控制的竞争和捕食—食饵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唐帆;具有反馈控制和脉冲扰动的两类概周期时滞竞争系统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5 赵灿兵;新型压电扫描器的反馈控制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周娟;基于测量的随机量子系统反馈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孙文梅;基于量子反馈控制的纠缠态制备[D];延边大学;2016年
8 李翘婕;基于反馈控制的软件测试方法研究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肖琦;具有边界切换反馈控制的波方程网络及其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孙珊;三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控制器设计[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606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0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