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交通网络通达性演化分析
本文选题:通达性 切入点:空间演化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交通网络通达性的研究一直都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水平对于完善交通网络布局、提升交通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交通网络通达性的提升有助于经济的持久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本研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为了诊断交通网络特征与存在的问题,为优化交通网络规划,提高路网的交通效率提供支持,本研究将中国大陆地区的铁路、高速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网络作为研究对象,以2007年、2016年和2030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节点,利用空间句法模型找出其演化的一般规律,并且判断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此,本论文首先提出利用扩展的空间句法模型衡量交通网络通达性水平。之后,我们对所有的交通网络细分为铁路、高速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四种类型;随后,提出利用各地级行政单位将较长的轴线打断以生成新的轴线模型;之后计算空间句法指标,利用通达度分析不同时期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演化;最后,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并且验证结论的合理性。研究发现:(1)综合考虑多种类型的交通网络,研究区通达性中心大致位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都市圈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内,呈现较为明显的树状结构;(2)通达性较好的轴线分布模式在2007年时呈现明显的点状分布,之后逐步发展到线状分布模式,而且已经出现了向面状分布演化的趋势,因此,推断今后的发展趋势应当为:首先完善线状分布的格局,之后逐步向面状分布演化;(3)当前,我国的路网基本形成了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都市圈为顶点的“十”字型路网结构,由上述顶点构成的“钻石型”交通网络结构特征正在形成;(4)提升交通网络通达性中心区位应在今后的路网扩展中应当更多地规划东北-西南走向以及西北-东南走向的交通网络,带动全国范围内通达性的提升。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升我国交通网络的通达性水平,对国家的路网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可以为国家今后的发展规划提供辅助决策。
[Abstract]:The study of traffic network accessibility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raffic geography research. The study of traffic network accessibility lev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raffic network layout and improving traffic efficiency.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ccessibility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In order to diagnos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optimize the traffic network planning, this study aims a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is study, the railway, high-speed railway, national highway and highway network in mainland China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time nodes of the study are 2007, 2016 and 2030. By using spatial syntactic model to find out the general law of its evolution, and to judge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first proposes to use the extended spatial syntactic model to measure the accessibility level of traffic network. We subdivide all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into four types: railway, high-speed railway, national highway and highway. Then, we propose to use each administrative unit at the prefectural level to interrupt the longer axis to generate a new axis model, and then calculate the spatial syntax index. Finally, a reasonable planning schem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clusion is verified. The accessibility center of the study area is roughly located in the triangular region with the peak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hengdu-Chongqing metropolitan circle. In 2007, the axis distribution model with good accessibility showed a clear point distribution, and then gradually developed to a linear distribution model, and has already appeared the trend of plane distribution evolution, therefor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axis distribution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2007, and then it gradually develops to the linear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has already appeared the tendency of evolution towards the plane distribution, so,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pattern of linear distribu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n gradually evolved to the plane distribution. At present, the road network of our country has basically forme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ten" road network structure, which is the apex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hengdu-Chongqing Metropolitan Circ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mond Type" Traffic Network structure composed of the above vertices are 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ffic network. 4) to enhance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traffic network, the central area should be more planned in the future road network expansion, and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and the north-west to southeast direction should be planned more in the future road network expansion. Toward the traffic network,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o help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level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national road network planning.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provide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钟贤;刘邵权;苏春江;;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2 刘望保;周永杰;;基于干线公路和铁路网的中国省会城市的交通通达性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金凤君,王姣娥;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4 牛树海;;高速公路网络化的时空收敛效应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5年06期
5 李志;周生路;吴绍华;代婉莹;陈龙;吕立刚;;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J];地理学报;2014年02期
6 李平;曹小曙;徐旭;;穗港走廊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徐旭;曹小曙;闫小培;;不同指标下的穗港城市走廊潜在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8 于晓艳;马劲松;刘艳;汪维录;;城市通达性面状分布模型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6期
9 钟少颖;郭叶波;;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通达性影响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10 刘承良;余瑞林;段德忠;张红;;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拓扑通达性的时空演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明峰;;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的空间结构与节点通达性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雷;;做与不做的庆幸在认知通达性上的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锋;林善浪;;西方港口体系化发展研究述评[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效龙;张小平;张卫国;;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公路网络通达性时空演变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曹小曙;阎小培;;穗港交通走廊通达性空间格局演化研究[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徐维鼎;;交通网络系统的模型与优化[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邓连波;史峰;;交通网络建设阶段优化问题的模拟退火方法[A];第五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敏;王慧;李平;;城域交通网络大系统控制进展[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9 蒋泽汉;;论成都市交通网络体系的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张华歆;;多模式交通网络的交通出行、讫点、方式和路径分配与收费定价模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树国;改善中小城市航空通达性——一个意义重大的现实命题[N];中国民航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陈恒才;两年疏通交通网络“毛细血管”[N];中山日报;2014年
3 杨正昌;文山市将构建城市大交通网络[N];云南经济日报;2014年
4 朱秀花 林亦霞;构建畅通快捷交通网络[N];湄洲日报;2014年
5 韶关市公路局 赵长虹;浅谈交通网络文化宣传[N];韶关日报;2009年
6 ;市人大代表视察交通网络建设情况[N];本溪日报;2010年
7 ;市人大代表:视察交通网络建设情况[N];本溪日报;2010年
8 首席记者 孙娅;昆明加冕金三环[N];昆明日报;2010年
9 首席记者 秦德胜;着力构建“四网”并举交通网络[N];绍兴日报;2013年
10 夏红亮 王治国 司玉明;卢龙4.76亿完善交通网络[N];秦皇岛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翔峰;随机交通网络中出行者路径选择建模及其影响分析[D];东南大学;2017年
2 马明全;大规模交通网络的模拟与优化[D];西北大学;2007年
3 杨信丰;城市交通网络容量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4 马健霄;城市局域交通网络容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陈京荣;交通网络路径选择及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6 曾明华;区域交通网络层次性与优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伟;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胥耀方;面向交通网络排放测算的机动车运行模式分布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高林杰;交通网络动态路径求解并行仿真算法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韩凌辉;多种交通网络条件下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宇;中国大陆交通网络通达性演化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陈昭;基于GIS分析的地铁对交通通达性改善及地价增值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秋芳;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立体交通通达性模型及其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苟莉;城际快速铁路对大都市圈通达性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星星;中山地区乡村路网通达性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任启龙;东北经济区综合交通通达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叶;阈下恐惧启动与成人依恋对象心理表征通达性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夏曼曼;多车型限速下交通平衡配流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张璨;考虑鲁棒性的随机网络交通拥堵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高建杰;城市交通空间需求与交通网络双均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4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1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