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道路交通碰撞事故致因建模与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5 23:01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切入点:道路交通事故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分析交通情境与驾驶人因素导致道路交通碰撞事故的原因,采用智能群体建模、鱼骨图方法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剖析了道路交通碰撞事故的致因及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碰撞事故的致因取决于驾驶人对于交通情境危险信息及时准确的感知以及个体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交通情境中的危险识别率和发现时间百分位与危险的类别、交通情境的特点以及驾驶人的经验密切相关.潜在危险与实际危险在识别率与发现时间百分位上存在显著差异;动态危险的发现时间百分位小于静态危险;相比非熟练驾驶人,熟练驾驶人能够发现更多的危险信息,更快速地发现危险,并且对于交通情境的演变预测与判别更准确,具有更高的自信程度.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road traffic collision caused by traffic situation and driver factors, intelligent group modeling, fish bone map and test were used. The causes of road traffic collision acciden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mode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ause of collision accident depends on the timely and accurate perception of the dangerous information of the traffic situation and the relative speed of movement among individuals, the risk recognition rate and the detection time percentile and the type of danger in the traffic sit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situation and the driver's experie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otential hazard and actual hazard in recognition rate and detection time percentile; dynamic hazard detection time percentile is smaller than static hazard; compared with unskilled driver, the detection time percentile of dynamic hazard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unskilled driver. The skilled driver can find more dangerous information, find danger more quickly, predict and judge the evolution of traffic situation more accurately and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onfidenc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040,5120805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822151022,2014G1221014)
【分类号】:U49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世明,方华京;大规模智能群体的建模及稳定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05年05期

2 孙振东;刘玉光;朱西产;;不同形式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及分析[J];汽车工程;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杨;高速公路可变速度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东鹏;驾驶人危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俊;谭敏;;浅谈丰田YARIS的安全性设计[J];北京汽车;2009年01期

2 焦世民;谢丽萍;曾建潮;;基于拟态物理学的群集行为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2年02期

3 江伟;;基于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模糊模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4 杨京帅;王文亮;苏薇;杨得婷;孙正一;;驾驶人危险感知建模与实验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5 杨晓芳;张盛;付强;;基于博弈论的完全信息下的驾驶行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7期

6 崔爱军;;关于汽车正面碰撞的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7 陈世明;黄江平;姜红;;不确定环境中的群体行为建模及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1期

8 徐群叁;徐邦海;张小峰;;基于能量驱动的网络进化稳定性博弈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9年23期

9 陈世明;;群集行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年07期

10 陈世明;;群体系统蜂拥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薛志斌;曾建潮;;局部感知Swarm模型稳定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2 陈世明;黄江平;方华京;;基于邻域最远个体规则的可扩展群体协调模型[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丽萍;基于拟态物理学的全局优化算法设计及性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丹;机动车驾驶人行为建模及可靠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佰龙;群集智能理论及其在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李向舜;网络化群体系统编队与一致性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冬梅;群集运动控制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熊举峰;群机器人分布控制及优化[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李翔;群机器人分布式编队控制及建模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薛志斌;智能群体系统集群行为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及其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9 姚舜才;移动救生舱舱内环境生存参数及耦合关联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邓彦松;多自主体编队及协调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戴晓燕;用于交通事故再现的车辆三维模型开发[D];长安大学;2011年

3 万明;多机器人群集运动控制与避障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杨晶晶;Swarm模型突现行为特征分析及判定方法[D];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

5 王可;面向用户的小批量中型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毛学志;Swarm系统模型及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谢州凯;汽车—行人碰撞事故再现与车速估算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卢强;客车被动安全性评价及碰撞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徐大伟;世界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与标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田成达;DP780高强钢动态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建华,金龙哲;道路交通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安全;2004年05期

2 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关宏志;浦亮;;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有限理性交通选择行为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4 徐春梅,尔联洁,扈宏杰;TSK模糊神经网络及其约束优化学习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王京慧,李宏光;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武宏;驾驶行为形成模型及其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1年03期

7 刘慧英;薛春峰;宁飞;;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限速控制策略的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金广;刘淑秀;于泉;;城市道路超速行驶的博弈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年04期

9 朱红霞,沈炯,王培红,李益国;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模糊优化控制及其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昊;王炜;陆建;李杰;;基于跟驰理论的车速离散度定义及特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邹国平;基于智能的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2 王夏黎;智能交通视频监视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4年

3 矫成武;公路交通安全系统化分析与评价方法及改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程国柱;高速道路车速限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缪红萍;免疫遗传算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2 曹江中;基于视频检测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3 唐敏文;高速公路速度限制标准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赵红;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陈大山;高速公路主线可变限速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张瑶;基于动态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微生物发酵过程软测量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罗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交通信息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罗宜美;黄胜延;曹式有;;改进鱼骨图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7年02期

2 古小明;张华;黄仕伟;李义文;;基于鱼骨图的F-AHP评判在提高数字化炮兵旅作战效能中的应用[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年05期

3 史秀红;;基于鱼骨图分析法的铁路路外伤亡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风;2014年14期

4 黄善厚;;浅谈电脑LCD塑胶Hinge扭力不良原因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03期

5 李研;韩莎莎;黄明才;;地铁列车接触器故障的鱼骨图法分析及应对措施[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郝永刚;;浅谈“鱼骨图”分析技术在教学资源包开发中的应用[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李景芝;;鱼骨图技术在《汽车电气简单故障维修》课程开发中的应用[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3 沈爽;;病案归档管理持续改进效果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 海;质量经理为何郁闷[N];中国质量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娟;鱼骨休闲食品研制[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7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17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1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