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荷载作用下锚固公路边坡动力响应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切入点:锚杆支护公路边坡 出处:《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锚杆支护边坡在交通振动下的设计主要采用拟静力的方法,无法考虑锚杆和边坡在交通振动下的影响。通过分析交通振动,借助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锚固公路边坡在交通振动作用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通过对某处半山腰的盘山公路路面施加竖直向下的交通振动,研究锚杆支护公路边坡响应位移、锚杆响应轴力、坡体内响应加速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荷载振动下,未支护边坡随着振幅的增加,坡体位移量增加,增加范围在10-2 mm以内,振动影响整个坡面范围,锚杆支护后的边坡位移增加范围在10-3 mm以内,振动影响在距路面竖直距离8m以内;锚杆轴力最大值出现在距路面较近的位置,在距路面0~8m内,响应锚杆轴力较大,超过此范围锚杆轴力在100N以内变化;公路以下坡面各层锚杆轴力最大值出现在埋深6~7m范围内,公路以上坡面出现在埋深2~3m处;随着埋深的增加,坡体内响应加速度迅速衰减,且响应垂直加速度的衰减幅度要略大于水平加速度的衰减幅度。
[Abstract]:The design of bolting slope under traffic vibr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quasi-static method, and the influence of anchor rod and slope under traffic vibration can not be considere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nchorage highway slope under traffic vibration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finite difference software FLAC3D.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 of anchored highway slope is studied by imposing vertical and downward traffic vibration on the road surface of Panshan highway halfway up the mount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traffic load vibration, the displacement of unsupported slop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mplitude, and the increase range is less than 10-2 mm, and the vibration affects the whole slope range. The increase range of slope displacement after bolting is within 10 ~ 3 mm, the vibration effect is within 8 m from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road surface, the maximum axial force of anchor appears near the road surface, and within 8 m from the road surface, the response bolt axial force is larger. The axial force of anchor rod varies within 100N beyond this range, the maximum axial force of anchor rod appears in the range of 6m and 23m above the buried depth on the slope below the highway, and the response acceleration of the slope de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ried depth. The attenuation amplitude of vertical acceleration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307) 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KJXM2014-42,JK2013-20) 云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云交科2010(A)06-b)
【分类号】:U41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友葩,高永涛,王杰林,方祖烈;动载荷下边坡的失稳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敬少群,吴云,乔学军,周硕愚,施顺英;GPS时间序列及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J];地震学报;2005年04期
3 言志信;张学东;张森;曹小红;张刘平;;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共振响应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1期
4 叶四桥;唐红梅;肖盛燮;李明;;汽车荷载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冯夏庭;;埋入式抗滑桩支护地震边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土质及软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4 吴顺川,张友葩,高永涛;膨胀性岩土路堑边坡加固设计及效果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高永涛;张怀静;吴顺川;金爱兵;孙金海;;失稳坡间桥台基础的加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金爱兵;高永涛;王金安;;坡角对坡间挡土墙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金爱兵;孙金海;高永涛;;边坡动力响应主导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Cut slope reinforcement technique in open-pit mine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4年04期
9 杨博;张风霜;韩月萍;陈阜超;;GPS连续站垂向位置时间序列共模误差的识别与估计[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10 史石荣;陈林杰;余超;;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高烈度地震区边坡稳定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Rock avalanches triggered by oblique-thrusting during the 1 2 May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4 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5 贾俊;黄润秋;巨能攀;赵建军;李果;;强震作用下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失稳机制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余业;黄润秋;巨能攀;赵建军;李果;;汶川地震诱发大竹坪崩塌运动过程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猛;王军;江煜;马晓波;;汶川地震灾区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分析[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黄理兴;;岩石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9 孙萍;殷跃平;吴树仁;陈立伟;;东河口滑坡岩石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裴钻;许强;黄润秋;;汶川大地震触发拉裂-剪断型滑坡力学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凯;基于随机模型的IGS台站高精度解算及其时间序列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智慧;岩质高边坡开挖防护数值模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颜涛;移动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克利;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模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曹鹤;云南省盈江地区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蔡汉成;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其破坏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森;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和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春生;强震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地震响应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黄磊;汶川地震区崔家油房岩质斜坡的地震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永涛,吴顺川,孙金海;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及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友葩,高永涛,方祖烈,宋玉亮,许福;交通载荷下挡土墙的失稳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张友葩,高永涛,王杰林,方祖烈;动载荷下边坡的失稳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徐建平,尚刚,梁乃兴;路面不平整引起的汽车动荷载计算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6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7 顾国华,张晶;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GPS观测的位移时间序列结果[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年02期
8 牛之俊,游新兆,王琪,王敏;中国地壳运动速度场——GAMIT和GISPY解算结果比对[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年03期
9 李江华;关于1917年霍山地震波及武汉市的烈度探讨[J];地震学刊;1998年04期
10 ;Development of Finite Element Limiting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Engineering Sciences;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勇;谢旭;苟昌焕;黄剑源;;钢桥交通振动计算方法与动力特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申永刚;张治成;谢旭;;复杂场地条件下交通振动对建筑物影响的评价方法[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本文编号:1625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2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