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乳化沥青复合材料特征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水泥乳化沥青复合材料 切入点:黏弹性能 出处:《公路》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系统研究水泥乳化沥青比例(C/A)对复合材料特征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扫描电镜和力学试验等研究手段对不同C/A时水泥乳化沥青复合材料黏弹性能、微观结构以及其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泥乳化沥青复合材料的黏弹性能和微观结构随C/A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且在C/A为0.8时,复数模量达到乳化沥青的2.5倍,但相位角接近;同时,水泥与乳化沥青在复合材料体系中形成了一种相互贯穿、多点接触的均质空间网络结构。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较乳化沥青混合料而言有明显提升,且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抗压强度随C/A的增加而增大、随油石比的增加而降低;在3种油石比和C/A中,以油石比为5%、C/A为1.0的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强度最高。
[Abstract]:In order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effect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ratio C / A on th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concrete, 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was used. The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C / A ratios were studied by SEM and mechanic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scoelastic energy and microstructure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composites have the same trend with C / A, and when C / A is 0.8, The complex modulus is 2.5 times of that of emulsified asphalt, but the phase angle is close. At the same time, cement and emulsified asphalt form a mutual penetration in the composite system.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resistance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at of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The Marshall stability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 / A,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stone to stone. The direct tensile strength of cement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with a ratio of 5% C / A of 1.0 is the highest.
【作者单位】: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普渡大学建筑工程管理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32109016002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英,刘国祥,孔宪明,张玉贞;乳化沥青密度测定法刍议[J];石油沥青;2004年01期
2 鞠海莲;;乳化沥青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3 徐建祥;;浅议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因素[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7期
4 王依群;;乳化沥青在公路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年12期
5 郑云鹏;马晓谦;沙龙;;乳化沥青的形成机理及发展[J];山西建筑;2008年04期
6 王京力;肖晶晶;蒋玮;;道路用乳化沥青综述[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7 梁志中;;中石油乳化沥青开发及标准体系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0期
8 张小平;;浅析乳化沥青的形成及分裂机理[J];科学之友;2012年12期
9 陈兴明;;乳化沥青生产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年20期
10 康泰峰;;关于乳化沥青的生产和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伟;;试验研究道路用的乳化沥青技术[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乳化沥青学组九○年年会暨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宋晓燕;杜月宗;赵可;;乳化沥青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4 王发洲;张运华;;温度和压力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水侵蚀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申凯华;;阳离子乳化剂结构和表面活性与乳化沥青应用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中国市政工程学会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委员会乳化沥青学组成立和技术交流会会议纪要[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7 陈京玉;;浅谈乳化沥青在路面养护维修应用的几种施工方法[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8 秦永春;黄颂昌;徐剑;吴德龙;李向阳;;透层油应用现状及高渗透乳化沥青[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廖宇峰;;浅谈寒冷地区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施工应用[A];中铁五局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论文集[C];2010年
10 蒋福刚;周宝宏;严晓生;;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施工技术浅探[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七届(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然;乳化沥青砂浆成为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的“宠儿”[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李欣 实习生 石慧琴;中海沥青拿到进军高铁通行证[N];泰州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徐斌 谢天祥;建筑垃圾+乳化沥青=筑路新材料[N];东方城乡报;2009年
4 记者 宁彬 杜益军;东海牌沥青铺上沪宁高铁[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记者 罗源源;破解经营困局 科技让品牌更有分量[N];首都建设报;2011年
6 通讯员 唐德阳;中铁四局集团机电公司研制的砂浆车获7项国家专利[N];人民铁道;2010年
7 陈文琪 记者 宋迪;技术创新提升公路养护水平[N];六盘水日报;2010年
8 马素月;西宝高速“旧貌换新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9 黄婉利 杜益军;特种沥青闯过山区“鬼门关”[N];中国石化报;2013年
10 记者 罗源源;科技铺就新前景[N];首都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品晖;乳化沥青体系形成与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2 沈凡;水泥—乳化沥青—水性环氧复合胶结钢桥面铺装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辉;矿物填料对乳化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彦珍;R24G型半温拌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坤;基于功能型CAC快速修复材料组成设计研究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4 李秀显;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市政道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雷治仪;贵州高速公路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文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远厂;乳化沥青—柔性纤维改性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徐艳;彩色乳化沥青制备技术及其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郭序华;山区高速公路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陈晓露;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7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3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