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隧道开挖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岩土工程 切入点:并行有限元 出处:《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岩土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杂性的增加以及计算参数的多样化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于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单处理器无法满足这类大规模计算.从数据输入、区域分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后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并行有限元求解大规模岩土工程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利用MPI2的新特性进行海量数据的分段并行读入,采用ParMetis软件并行地进行区域分解,实现了前处理过程的完全并行化;采用基于Jacobi预处理技术的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进行线性方程组的并行迭代求解;采用Paraview软件实现了后处理的并行可视化.在深腾7000系统上对某隧道工程的三维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其并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验证了采用的区域分解算法和系统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ale, the increase of complexit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alcul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alculation accuracy, the demand for computer computing ability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a single processor can't satisfy this kind of large-scale computation. From data input, domain decomposition, iterative solution of linear equations, The key problems of paralle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large scal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n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platform are expounded in detail in post processing. A new characteristic of MPI2 is proposed to read large amount of data in parallel, and ParMetis software is used to decompose the region in parallel. The pretreatment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based on Jacobi preprocess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solve the linear equations. The post-processing parallel visualization is realized by using Paraview software. The 3D excavation process of a tunnel project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on the Shenteng 7000 system, and its parallel performance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omain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and the solving method of the system equations are verified, and the speedup and parallel efficiency are higher.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04049)
【分类号】:U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爱军;王建;周涛;;条块间作用力倾角的假定及其对条分法计算结果的影响[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周磊;谭伟伟;张凯宁;韩俊杰;;基于深腾7000系统的大规模CFD并行计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龚春叶;包为民;汤国建;王玲;刘杰;胡庆丰;;二维结构化网格CFD LU-SGS时间推进并行算法[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3年10期
2 李中武;谭伟伟;周磊;;基于结构网格的增升构型失速特性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3年05期
3 陶丽娜;周小平;柴贺军;;用于边坡稳定分析的改进通用条分法[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年01期
4 吴柳东;苏爱军;霍欣;齐振宇;;基于可靠度分析的不同极限平衡法安全系数取值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2期
5 闫相祯;赵海培;于本福;许志倩;杨秀娟;季雪迎;;导管架平台碰撞极限承载力的非线性集群并行计算[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爱军,冯明权;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计算法的改进[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2 陈祖煜;土坡稳定分析通用条分法及其改进[J];岩土工程学报;198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志崧;互联网上的岩土工程资源[J];工程勘察;2000年04期
2 龚晓南;21世纪岩土工程发展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3 张遵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岩土工程[J];岩土工程界;2000年01期
4 林凤桐;岩土工程2000年展望[J];岩土工程界;2000年01期
5 黄润秋,邓辉,向喜琼;岩土工程信息技术应用(上)[J];岩土工程界;2001年06期
6 林宗元;再论岩土工程[J];岩土工程界;2002年06期
7 ;《岩土工程丛书》年内出版[J];岩土工程界;2003年04期
8 李广信;关于岩土工程考试的若干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3年05期
9 高大钊 ,莫群欢 ,顾宝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与岩土工程行业新模式[J];岩土工程界;2003年08期
10 钱七虎;岩土工程领域若干工程途径的辨证对比思考[J];岩土工程界;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在明;;岩土工程现状与发展的初步探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王钟琦;;岩土工程价值观[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黄理兴;;现代岩土工程与研究热点[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马建林;;德国岩土工程现状和发展趋势[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豪辉;;浅论岩土工程项目勘察方法及强化措施管理[A];建材建设工程优秀论文集[C];2011年
6 钱七虎;;岩土工程的第四次浪潮[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7 王凤生;;岩土工程在国土资源勘察与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罗国煜;王培清;;略论岩土工程的国内外发展趋势[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9 ;岩土工程的特点与未来的创新发展——《岩土工程界》期刊采访谈[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10 罗国煜;王培清;;略论岩土工程的国内外发展趋势[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敏;岩土工程也能有“创意”[N];建筑时报;2007年
2 记者 樊晓丽;北屯新区岩土工程外业勘察工作结束[N];阿勒泰日报;2009年
3 李玉明;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召开[N];中华建筑报;2005年
4 顾今;探讨全球岩土工程未来发展方向[N];建筑时报;2008年
5 夏云冰;云南“第一高楼”岩土工程开工[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周献恩;到岩土工程领域“淘金”去[N];中国交通报;2004年
7 记者 王巧然 通讯员 刘敦海 信明亮;走向国际:从世界火炉出发[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宋荣俊;在转型升级中扬帆[N];中煤地质报;2010年
9 记者 李峰;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在兰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10 张平 傅秋瑛;青出于蓝 心静如水[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莫时雄;典型金属矿山岩土工程环境评价体系与预警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常斌;基于数值仿真试验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陈斌;岩土工程随机反演分析及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1年
4 靳晓光;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岩土工程监测与信息化控制[D];成都理工学院;2000年
5 唐烈先;RFPA离心机法在岩土工程破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毛坚强;接触问题的一种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雷晓燕;三维弹塑性,,弹粘塑性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数值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1989年
8 陈陆望;物理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特;[D];天津大学;2013年
2 廖艳程;岩土工程中的小波(包)分析理论及其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艳平;岩土工程监理技术方法探讨[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4 白林庆;岩土工程专项监理技术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宋祥红;岩土工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开发[D];长安大学;2005年
6 孙志东;城市三维岩土工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大学;2008年
7 刘立兵;郑州市岩土工程特征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杨艳;多年冻土地区岩土工程数据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9 和法国;岩土工程加固新材料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丁为;华能大厦岩土工程项目技术风险评价及控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9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4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