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性的城市组团间运输通道优化方法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切入点:运输通道 出处:《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为了科学解决城市组团间运输通道优化问题,首先对传统美国公路局(BPR)函数进行改进,通过引入通行能力影响因子以及区分交通流类型的方法,建立了组团间运输通道的行程时间可靠性测算模型;其次构建以运输通道可靠性最大为上层模型,用户平衡最优为下层模型的双层优化模型,并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最后将理论方法应用到南京市组团间运输通道优化案例中。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BPR函数的可靠性测算方法更适用于高等级、中长距离路段可靠性的计算,能客观反映出组团间运输通道通行能力易受过境车流影响的特征;采用双层优化模型后,南京市组团间运输通道整体可靠性水平提升了约11%,其中,原有运输通道可靠性的差距明显降低,中心城区以及江宁区周边路段可靠性提高了约15%,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路段可靠性偏低的问题;新方案与原方案对比分析显示,新方案可靠性比原方案提高了约6%,路段流量降幅约为4%,新方案对提升道路可靠性效果更好,而原方案则更有利于路段流量降低。采用提出的方法有效缓解了路段可靠性分布不均,中心城区路段可靠性偏低的问题,能够为城市组团间运输通道优化方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ptimizing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among urban groups scientifically, the traditional BPR function of Highway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improved at first. By introducing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traffic capacity and the method of distinguishing traffic flow type, The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model of inter-group transportation channel is established. Secondly, a two-layer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the maximum reliability of transportation channel as the upper layer model and the user balance optimal as the lower level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the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model is designed. Finally, the theoretical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inter-group transportation channel in Nan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mproved BPR func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of high-grade and medium-long distance road sections. I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capacity of inter-group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is susceptible to the influence of transit traffic flow. After adopting the two-layer optimization model, the overall reliability level of inter-group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in Nanjing has increased by about 11 percent, of which, The gap betwee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riginal transportation channel and that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sections of Jiangning District has been improved by about 15 percent,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low reliability of the central urban section.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new scheme and the original plan show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w scheme is about 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cheme, and the flow of road sections is reduced by about 4 percent. The new scheme has a better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roads. The original scheme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duction of road flow. The proposed method effectively alleviates the problem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oad section reliability and low reliability of road sections in central urban areas. It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optimal scheme decision of inter-group transportation channel.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27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0821)
【分类号】:U4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铱莹;彭其渊;;论运输通道的聚散现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02期
2 于洋;张凌;陈英武;;疆煤外运铁路运输通道布局方案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10期
3 王健伟;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素莹;博士学位论文《区域运输通道战略规划若干问题研究》通过答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2期
5 余巧凤;梁栋;;铁路运输通道现状分析与发展设想[J];铁道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6 王晓惠 ,张健;论运输通道[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7 汪春华,王元庆,周伟;西江运输通道对产业带的促进作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2期
8 吉西平,陈荫三,周伟;甘陕运输通道与西部(大西北)大开发[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9 任化;中国-欧洲-北美国际运输通道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中国铁路;2003年01期
10 王元庆,贺竹磬;多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体系[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许茂增;李顺勇;贾鲁平;黄昌顿;;重庆外贸运输通道现状、问题与建议[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车探来;;充分利用中国-欧洲-北美国际运输通道 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陆望程;;加快长江流域运输通道建设 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4 朱晓磊;;构筑“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通道的设想[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许茂增;李顺勇;贾鲁平;黄昌顿;;重庆外贸运输通道现状、问题与建议[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永贵 记者 左丽琼;火车站畅通春节电煤运输通道[N];广元日报;2008年
2 记者 尹朝平;云南加快对外运输通道建设步伐[N];云南日报;2007年
3 周红波;左权交通局 全力保障电煤运输通道安全畅通[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布阳;李盛霖会见希腊运输和通讯部部长[N];中国交通报;2006年
5 王炳坤 石庆伟;畅通中俄铁路运输通道[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6 刘佳雪 秦如;我省谋划开通朝鲜客货运输通道[N];吉林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刘进 特约记者 辉军 孟根;河北内蒙古共建战略资源运输通道[N];中国交通报;2012年
8 记者 冯萍;玉树重建省外紧急物资运输通道开通[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于祥明;中国拟与东盟共建“四纵两横”运输通道[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张年农;河南省综合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N];现代物流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铱莹;基于场论的运输通道聚散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邵俊杰;货物运输通道的演变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黄承锋;运输通道合理运行及经济聚集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5 张迦南;综合运输通道客运供给结构规划理论[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刚;马六甲海峡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挺;通道交通方式运行效率耦合机理及模型构建[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小波;通道交通方式组合的资源消耗测算及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赵旭;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区域运输通道方式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吴非;我国铁矿石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马晓博;“脆弱性—能力”视角下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公共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夏倩;区域运输通道内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郑晓静;基于出行链的通道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李睿;甘肃省交通运输通道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10 易骞;运输通道公铁系统路径合理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5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6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