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公路危岩智能安全监测与现场报警系统
本文选题:危岩 切入点:崩塌 出处:《公路》2017年06期
【摘要】:山区公路边坡危岩体崩塌、落石灾害频发,对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营具有重大影响。危岩崩塌具有多发性、突发性、强破坏等特点,且危岩分布点多、线长、面广,在有限的公路养护费用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公路危岩进行监测是十分困难的。文中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出了一种新的危岩监测预警方法,提出了工作原理与流程,构建了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架构,研发了声、光报警装置及时将崩塌灾害信息告知来往车辆,避免二次事故发生。该监测方法成本低,易于安装布设,可丰富危岩监测方法,为危岩监测预警和治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The dangerous rock mass collapse of highway slope in mountain area frequently occurs,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afe operation of highway traffic. The dangerous rock collap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sudden and strong destruction, and the dangerous rock has many distribution points, long lines and wide area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onitor dangerous rock in highway under the limited cost of highway maintenance. A new method of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f dangerous rock is proposed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flow chart are put forwar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sound and light alarm device is developed, and the information of collapse disaster is informed to vehicles in time to avoid the secondary accident. The cost of the monitoring method is low. It is easy to install and set up, which can enrich the monitoring methods of dangerous rock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monitoring, warning and management decision of dangerous rock.
【作者单位】: 山区道路工程与防灾减灾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5BAK09B01;2015BAK09B02 重庆市集成示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stc2014jcsf30001 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stc2014yykfb30001
【分类号】:U4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峰;陈洪凯;;危岩链式规律的力学演绎[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关晶晶;周健;;试论危岩稳定性评价与防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6期
3 李军;;汉中市南郑县某危岩体研究与治理[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4 蒋向荣;;桂林某小区后山危岩发育特征及应急治理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年04期
5 姚一江;危岩崩塌的形成条件、类型及防治原则[J];铁道建筑;1989年10期
6 夏元友,朱瑞赓;黄石市板岩山危岩体防治方案决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7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陈洪凯,唐红梅,刘光华,胡明,吴四飞;危岩支撑及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9 刘洋,赵明阶,许锡宾;危岩垮塌周期预测的一种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陈洪凯,唐红梅;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伏伟;郭福生;姜勇彪;胡中华;;山地风景区景观危岩灾害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访强;杨根兰;贺太红;吕庆;;四川省南江县石坝子危岩带破坏模式及成因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高陡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洪凯;唐红梅;;三峡库区危岩发育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温小刚;;岩石劈裂机在危岩体应急治理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林峰;陈洪凯;唐红梅;唐芬;;地震作用下坠落式危岩稳定性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7 康宏达;殷跃平;张颖;费宇明;;四川窦团山危岩体变形破坏过程计算机模拟[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项凡;;贵州某危岩体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殷跃平;康宏达;张颖;;三峡链子崖“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设计[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10 安三虔;王立川;史功荣;;秭归县聚集坊崩塌危岩体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虎;龚滩危岩体没有发生新位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娄方进;为了2000多群众的安危[N];贵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范宏喜;科学监控三峡危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白文起 赵海燕 本报记者 刘兰宁 通讯员 雷婕;长江航运的安全卫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蕊;南京地矿专家灾区排险记[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 刘维;三峡望霞危岩崩塌有惊无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刘兰宁 白文起;打开洪崖洞的“金钥匙”在哪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记者 黎晓艳 实习生 王璐 肖荷君 通讯员 贺茂平 周云松;根治板岩山危岩排定时间表[N];黄石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杨云龙 特约记者 金红;撑起安全防护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0 记者 袁浪;纳雍危岩崩塌原因查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永才;云台山景区危岩体、边坡风险性评价及预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刘卫华;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良良;高危岩体表面线状特征提取及形变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焦为;典型危岩崩塌停积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D];贵州大学;2015年
3 解超;赤水市元厚镇危岩带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贵州大学;2015年
4 崔晓光;汶马高速公路崩塌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恒;杨房沟水电站坝址区危岩成因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宋云梅;三汇磨子岩危岩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闻龙;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危岩监控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周黛君;公路危岩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9 高雪;地震下陡崖层状危岩群体崩塌规律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李硕;西宁林家崖危岩体变形破坏及运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678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7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