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沥青扩散混合效率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扩散 切入点:再生沥青 出处:《材料导报》2017年11期
【摘要】:新沥青/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之间的扩散、混合程度决定着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为探讨新沥青/再生剂与RAP表面裹覆老化沥青膜的相互作用,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新-旧沥青的混合模型、扩散理论及扩散渗透效果评价方式,认为现阶段的沥青混合模型及扩散机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新沥青/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之间的扩散、混合情况,新沥青/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之间扩散效率及混合程度评价方法的准确性有待商榷。提出运用分层抽提技术、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测量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新沥青/再生剂在老化沥青层中的扩散过程,表征新沥青/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之间的混溶程度及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of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diffusion and mixing between new asphalt / recycled agent and aging asphal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w asphalt / regenerative agent and RAP surface coated aging asphalt membrane, the mixing model, diffusion theory and diffusion penetration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 of new and old asphal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t asphalt mixing model and diffusion mechanism are still limited and can not truly reflect the diffusion and mixing between new asphalt / recycled agent and aging asphalt.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diffusion efficiency and mixing degree between new asphalt / regenerative agent and aging asphalt is open to question.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new asphalt / regenerating agent in aging asphalt layer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layered extraction,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spectrometer (ED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The degree of miscibility between new asphalt / regenerating agent and aging asphalt and the regeneration effect of aging asphalt were characterized.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8098)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1500524;KJ1500508)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2016jcyjA0009)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0160124)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亮;;再生沥青混合料特性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年05期
2 胡达平;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J];市政技术;2003年04期
3 李荣冕;;再生沥青混合料旧料掺量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2期
4 查旭东;陈兆坤;;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J];公路与汽运;2008年03期
5 王欣;;溶剂法测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6期
6 余建民;吴为义;吴玉霞;;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试应用[J];浙江建筑;2008年07期
7 王超;;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机理分析与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7期
8 崔普查;;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33期
9 陈静云;孔令然;李正阳;;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循环性能试验[J];山西建筑;2010年22期
10 赵亚兰;陈拴发;;再生沥青混合料老化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松;熊巍;邹云华;刘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低等级公路应用的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2 熊巍;卢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黄冲;黄绍龙;黄修林;丁庆军;;废橡胶粉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金喜;藤原忠司;;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针入度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志祥;吴建浩;;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6 刘浩;李涛;;EC120温拌改性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作用与影响[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7 梁伟光;卢铭伊;许先琴;;我国城市废旧沥青料的再生利用[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彦海;变废为宝 经济环保[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与应用效益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康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与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彭玉柱;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及工程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4 王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振丘;RAP回收工艺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尤江;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江照伟;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材料及结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雷润生;基于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豹;贵州山区乳化沥青冷再生RAP料变异性及质量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田永强;水发泡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4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1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