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刚构连续梁体系多塔混凝土斜拉桥工程创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8-04-05 12:46

  本文选题:多塔混凝土斜拉桥 切入点:刚构连续梁体系 出处:《公路工程》2017年02期


【摘要】:介绍了某实际工程五塔刚构连续梁体系混凝土斜拉桥工程结构设计。主要提出了两项新技术:为了适应多跨长联主梁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地震作用下的纵向变形,提高桥墩的抗推柔度,设计了一种带隔离缝的新型桥墩,即隔离缝双肢墩;由于桥位处水深、桥梁景观效果要求高,桥墩防撞采用自浮式复合材料防撞系统这一新型防撞设施。所提出采用的两项新技术均具有力学性能、经济及美观上的优越性。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of five-tower continuous beam system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Two new techniqu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emperature of multi-span long girder, shrinkage and creep of concrete and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under earthquake, and to improve the anti-push flexibility of bridge pier, a new type of pier with isolation joint is designed, that is, double-leg pier with isolated joint;Because of the depth of water at the bridge site and the high requirement of the bridge landscape effect, the self-floating composite material anti-collision system is used to prevent the collision of the pier.The two new technologies proposed have the advantage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economy and beauty.
【作者单位】: 常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基金】:湖南省交通科技项目(201526)
【分类号】: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霞;孙勇捷;;混凝土斜拉桥状态评估介绍[J];四川建筑;2008年05期

2 胡方健;李国平;;自重和索力偏差对混凝土斜拉桥施工受力状态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许桂香,刘春城,马桂兰;混凝土斜拉桥整体结构在荷载组合效应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J];森林工程;2000年01期

4 刘扬,张建仁,李传习;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的时变可靠度计算[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3期

5 陈常松,田仲初,郑万泔,颜东煌;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模态试验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6 ;双塔双索混凝土斜拉桥设计通过鉴定[J];特种结构;2005年04期

7 马保林;尚鑫;徐岳;马毓泉;王春生;;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邓静;赵雷;王彬力;欧志峰;;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静力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2007年04期

9 陈从春;肖汝诚;;混凝土斜拉桥技术经济指标研究[J];公路;2007年11期

10 单德山;李乔;翁燕;;层次分析法在混凝土斜拉桥性能评价中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键;黄勇;潘勇;;混凝土斜拉桥养管技术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蔡键;梁权;梁世华;;混凝土斜拉桥综合检评技术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陈红;肖军良;顾安邦;;影响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稳定性的因素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蔡健;王梅芳;张非非;;现代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石现峰;梁志广;李建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空间非线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郭棋武;方志;裴丙志;邓海;刘光栋;;混凝土斜拉桥温致效应的非线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7 王卫锋;徐郁峰;韩大建;;差动式传感器在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应力测试中的应用[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霍永生;雷俊卿;;灰色理论预测监控混凝土斜拉桥悬臂灌注施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项贻强;翁沙羚;宋雨;姚永丁;汪劲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健康监测评估系统[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贺学锋;许晓锋;唐光武;黄福伟;;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动力特性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伟波 黄国栋;涟钢钢材应用于世界第一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N];中国冶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申林;基于碰撞效应的混凝土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刘扬;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的时变可靠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陶海;基于空间分析的混凝土斜拉桥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陈孔亮;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服役期时变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余报楚;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极限承载力及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杜蓬娟;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控制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陈素君;混凝土斜拉桥的长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颖;混凝土斜拉桥疲劳强度评价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邹豪博;混凝土斜拉桥双主肋式主梁桥面板的空间受力特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彭鹏;塔梁固结的独塔混凝土斜拉桥设计参数优化[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文华;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抗力概率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子璐;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栾坤鹏;既有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监测评估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尚鑫;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状态评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钟微;混凝土斜拉桥整体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铭;混凝土斜拉桥静动力性能及模型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黄智华;混凝土斜拉桥的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14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14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