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叠合梁剪力滞效应有限元计算方法
本文选题:叠合梁斜拉桥 + 剪力滞效应 ; 参考:《公路工程》2017年03期
【摘要】:为研究叠合梁的剪力滞效应,以一座大跨径叠合梁斜拉桥为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分析模型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首先建立全桥整体有限元杆系模型,然后取出中跨跨中区域和L/4区域建立局部杆系模型,并采用影响矩阵法调整斜拉索的等效竖向分力以及边界条件,使其弯矩和轴力与全桥杆系模型对应区域相吻合;最后将该局部杆系模型转换为局部实体模型,并施加局部杆系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荷载,这样就能获得代表区域混凝土桥面板在各个荷载工况下准确的应力分布结果以及剪力滞后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分析工作量,并准确获得了斜拉桥叠合梁的剪力滞后系数,其计算结果为同类叠合梁斜拉桥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hear lag effect of composite beams,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ree-analysis model is proposed for a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uperimposed beams.Then the local bar system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e middle span region and L / 4 region, and the equivalent vertical force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cable are adjusted by the influence matrix method to make the bending moment and axial force coincid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f the whole bridge bar system model.Finally, the local member system model is transformed into a local solid model,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loads of the local bar system model are applied.In this way, accurat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shear lag coefficient can be obtained for the concrete deck slab under various load conditions.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analysis and accurately obtain the shear lag coefficient of the composite beam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cable-stayed bridges with similar composite beam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泽福;;结合梁斜拉桥悬臂施工阶段剪力滞效应分析[J];桥梁建设;2013年04期
2 翟晓亮;王春生;冯云成;谢泽福;周明敏;;组合梁斜拉桥有效宽度系数及实用计算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周绪红,狄谨,戴公连;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节段模型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智刚;叶见曙;邹黎琼;陈兴;;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灰关联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年02期
2 李钊;吴迪;;钢-砼叠合梁的施工技术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8期
3 揭敏;自由叠合梁中的弯矩计算[J];力学与实践;1995年04期
4 朱尔玉;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控制[J];建筑结构;2000年01期
5 谢迪光,钟鸣;预应力叠合梁板结构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0年12期
6 Chun Wee Yap;Gin Boay Chai;;叠合梁屈曲的分析与数值研究[J];钢结构;2008年02期
7 文善任;宋伟香;龙小湖;;叠合梁的应力分布实验[J];山西建筑;2009年20期
8 杨云俊;薛伟辰;;钢筋混凝土T型叠合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9 万超;汪学谦;;大型有限元计算在叠合梁安装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10年01期
10 杨维国;许红叶;赵建昌;;新旧混凝土叠合梁考虑收缩徐变影响的当量荷载法[J];结构工程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亓路宽;;钢-砼叠合梁接合部受力特性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洪锦;;钢箱—混凝土叠合梁设计探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3 孙勇;刘福胜;何风亭;孙明霞;李永超;;体外预应力在混凝土叠合梁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菊华;钱应平;李厚民;;不同形式叠合梁的应力分析[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5 董长春;赵伟;;某匝道桥叠合梁与钢箱梁方案对比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熊丹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抗剪性能研究[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7 孙勇;刘福胜;张耀军;;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与裂缝宽度计算方法[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东松;;石家庄铁路编组站三场高架桥钢箱叠合梁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199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邓志恒;陆春阳;;钢筋砼连续叠合梁内力重分布及调幅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10 徐礼华;彭少民;丁仕苗;许成祥;;无腹筋钢纤维砼叠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冯梦琪;龙川大桥钢混叠合梁吊装完成[N];阳泉日报;2014年
2 冯梦琪;龙川大桥开始吊装[N];阳泉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圣本林;C型外包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纵向受剪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苗丹;双材料叠合梁的应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王俊;混凝土叠合梁梁端结合面受剪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6年
4 周密;钢混叠合梁组合效应与剪力键抗剪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兴兴;钢混叠合梁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6 安宁;宽幅叠合梁第二体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何涛;预制装配式叠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8 李卫卫;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变形与裂缝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9 张彦林;钢—混凝土连续叠合梁桥裂缝宽度与控制技术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10 孙勇;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2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6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