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15年
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郝建芳
【摘要】:长期以来,路桥过渡段作为铁路交通中的突出难点之一,一直困扰着铁路设计及工务工作者。早期由于车辆速度低,过渡区段平顺度的要求较低,且多采用有砟轨道结构,因此在对路桥过渡段处理时往往是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养护维修,而真正从设计上对路桥过渡段的处理则较少。随着铁路运行速度的提高以及不同种类无砟轨道结构的应用,过渡段沉降及刚度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大量高架结构形式的采用带来路桥过渡设置较多的同时,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的交替使用又带来了有砟—无砟问题的叠加,而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体系的采用对路桥过渡段刚度设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明确性,过渡段刚度变化变得更加复杂。高速铁路过渡段问题成为高速铁路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论文针对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路桥过渡段与有砟—无砟过渡相叠加以及新型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体系过渡等多种过渡段型式,建立精细的车辆—轨道—线下过渡段空间动力学耦合模型,对过渡段动态冲击响应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同过渡段处理方式的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给出不同类型过渡段的设计建议,为高速铁路不同类型过渡段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如下: (1)总结高速铁路过渡段的种类以及不同刚度过渡段处理措施研究及应用现状。 对国内高速铁路过渡段类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路桥过渡段为典型研究对象,总结了过渡段的病害情况以及不同过渡段处理方式及其处理效果。对过渡段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拟定本文的研究内容。 (2)建立高速铁路车辆—轨道—过渡段基础空间耦合仿真模型,模型验证。 运用三维有限元仿真建模方法,通过对过渡段区域内材料及结构参数的查找与分析,建立可靠的过渡段动力分析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主要包括车辆—无砟(有砟)轨道—路基桥梁过渡段仿真模型、车辆—有砟—无砟过渡段—路基桥梁过渡段叠加模型、车辆—无砟(有砟)轨道—端刺—路基桥梁过渡段等模型,所建立的模型耦合程度较高,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计算结果可靠。 (3)分别分析路桥过渡段由于刚度差异以及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冲击效应。 分别对不同车辆运营速度情况下车辆通过有砟和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时由路基与桥梁刚度差异以及路桥交界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冲击效应进行了评估,指出路桥交界处不均匀沉降是产生路桥过渡段冲击响应的主要因素。针对台后不均匀沉降问题,选取不同沉降差,对沉降差的限制进行了研究,指出台后不均匀沉降差应控制在20m范围内20mmm的限值。 (4)分析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端梁及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端刺结构对过渡段动态冲击效应的影响。 对两种无砟轨道台后端梁及端刺设置时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端梁设置后对轨道结构冲击影响较小,端刺设置后在主端刺位置处由于刚度较大,会产生—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存在台后及主端刺位置两处冲击,且两次冲击程度相当。 (5)针对倒T型端刺及Π型端刺在主端刺位置处产生的二次冲击,研究合理的处理方式,为消除主端刺后二次冲击问题提供了思路。 通过对主端刺后的二次冲击效应程度进行了分析,并以主端刺后路基换填及主端刺后设置过渡板这两种方式情况下端刺区二次冲击情况进行了评估,指出主端刺后路基换填的优势,并对端刺后过渡板的合理设置厚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主端刺后过渡板的厚度不应超过300mmm。 (6)分析不同过渡段处理措施对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与有砟—无砟过渡段相叠加情况下的动力响应的影响。 对车辆不同速度通过路桥过渡段与有砟—无砟过渡段时列车运营安全性、舒适性及轨道振动响应等指标进行了评估,对过渡段设置位置(桥上、路基上或路桥过渡段处)各项动态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辅助轨设置、底座板伸长、有砟轨枕加长及加宽、道砟胶粘等措施对两种过渡段叠加时影响效果进行了评估,并对综合处理方式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高速铁路有砟—无砟过渡段设计方法提出了错位分级的理念,为今后高速铁路有砟—无砟过渡段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7)对土质路基和桥梁过渡段在使用倒T型端刺结构的区域,计算列车循环荷载下路基长期累积塑性变形,并对其上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 建立列车运行荷载作用下轨道和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分析模型,求解出地基中动偏应力的分布,对列车循环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累积塑性变形的现有预测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使用了LiD.Q.和Selig提出的相应的动偏应力、静强度和其他参数的计算和确定方法,对路基沿深度方向、横断面、纵断面的累积塑性变形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路基累积变形下线路纵断面上基床顶部、无砟轨道板和钢轨的变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48.13;U213.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明;黄茂松;李进军;;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长期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2 郭建湖;;高低不平顺条件下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路基的动力特性[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3 陈果元;杨果林;魏丽敏;;铁路客运专线路涵过渡段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李献民,肖宏彬,王永和;行车速度对桥路过渡段路基动应力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5 毛利军,雷晓燕,杜厚智;提速线路轨道过渡段动力响应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蔡成标,翟婉明,赵铁军,田利民,王志朋;列车通过路桥过渡段时的动力作用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7 刘升传;吴立坚;宋二祥;;动荷载下路桥过渡段双线路基动力响应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8 杨果林,汪谷香;秦沈高速铁路桥涵过渡段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5年01期
9 赵坪锐;郭利康;魏周春;;无碴轨道路桥过渡段刚度及变形分析[J];路基工程;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屈畅姿;高速铁路相邻过渡段路基动响应及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思刚;;客运专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2 段启楠;;250km/h有砟高速道岔铺装设备的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3 刘明;黄茂松;李进军;;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长期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杨坪;叶为民;张亚为;;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路基土动力变形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5 廖俊展;黄茂松;钟靖涛;;土体应力各向异性对深基坑开挖性状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6 刘建坤,鲍维猛,韩小刚,包黎明;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一种新结构的试验观测与分析[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7 赵淑萍;马巍;焦贵德;常小晓;;长期动荷载作用下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强度特征[J];冰川冻土;2011年01期
8 赵淑萍;马巍;焦贵德;罗飞;;寒区工程动荷载模型试验系统设计[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9 彭丽云;李涛;刘建坤;;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击实粉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杨鑫炎;刘玉贵;;路基填筑运营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曾京;周仲荣;刘启跃;;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力学问题[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升传;王连俊;丁桂伶;;既有线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质量检验与动力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黄文雄;;亚塑性理论框架中粗粒土的本构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柳艳华;黄茂松;;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粘土的边界面弹塑性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东田;朱鹏飞;上官涛;沈东升;彭学理;孟祥仪;白克彬;;隧道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控制技术和提高精度措施[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唐益群;赵书凯;杨坪;张曦;王建秀;周念清;;地铁行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变形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成玉祥;杜东菊;李忠良;;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土结构性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廖宇峰;;浅谈寒冷地区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施工应用[A];中铁五局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施工论文集[C];2010年
9 赵(亻黾);岳红宇;朱菊辉;;低路堤路基动应力的测试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10 金学松;温泽峰;张卫华;曾京;周仲荣;刘启跃;;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力学问题——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滕文彦;滨海水网区高速公路路基长期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天亮;冻融条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动静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岗飞;网格状带齿加筋体强度、筋—土界面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胡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密集过渡段路基动力试验与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林宇亮;岩土构筑物抗震动力特性及地震动土压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仇敏玉;交通荷载对道路工后沉降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俊飞;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伍曾;能量法在车辆—轨道系统垂向振动分析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会欣;黄河三角洲不同粘粒含量粉土的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黎;饱和粉土路基的变形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段利艳;高寒区CA砂浆专用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玉;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系统与饱和地基动力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伍云利;三自由度体系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地基动力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7 姚伟林;超固结粉质粘土短期蠕变行为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赵砚朋;基于混合型控制算法的列车舒适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姬来;京津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结构稳定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9年
10 魏海;软土地区相邻基坑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逢朝,夏禾,吴萱;列车振动对环境及建筑物的影响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苏向前;刘康和;;面波法与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的工程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高燕希,陈永福,张起森;Netlon土工网在公路桥台跳车处理中的室内试验研究与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郭建湖;;高低不平顺条件下高速铁路桥-隧过渡段路基的动力特性[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5 陈果元;杨果林;魏丽敏;;不同型式路桥过渡段动力特性对比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6 廖振鹏,杨柏坡,袁一凡;暂态弹性波分析中人工边界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2年01期
7 熊建国,许贻燕;分层土自振特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年04期
8 栾茂田;土动力非线性分析中的变参数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2期
9 吕西林,陈跃庆,陈波,黄炜,赵凌;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10 李献民,肖宏彬,王永和;行车速度对桥路过渡段路基动应力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常晶;姬美秀;陈云敏;;列车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地基的附加沉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2 罗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工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李献民;高速铁路加筋过渡段静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蔡成标;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卿启湘;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软岩路基系统动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陈震;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马伟斌;既有线提速基床与道床相互影响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陶向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与人车路相互作用[D];东南大学;2006年
9 陈雪华;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过渡段路基的动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肖军华;提速列车荷载下粉土的力学响应与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协崇;客运专线涵—涵过渡段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及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2 童发明;高速铁路相邻涵洞间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相互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邓天天;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改良土路基疲劳试验及其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麟,吴颖峰;路桥过渡段功率谱密度浅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叶国辉;试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3 柴雪荞;;铁路路桥过渡段加固处理施工技术[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1期
4 刘伟;王连俊;;路桥过渡段路基填料及沉降控制研究[J];路基工程;2007年01期
5 单藕琴;;中小型桥梁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及预防[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王勇;;浅谈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2期
7 丁松乔;;浅谈路桥过渡段施工[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年07期
8 容永茂;;浅谈公路路桥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年11期
9 王晓辉;;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技术处理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年Z1期
10 崔涛;;路桥过渡段施工方法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艳清;岳国军;丁国富;;浅谈时速200km路桥过渡段的设置[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张凯;高质;;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3 孟凡会;侯永峰;吴涛;;路桥过渡段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萌成;黄晓明;葛折圣;;基于路面结构开裂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洛桑;;浅谈路桥过渡段的常见病害[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刚;王宇飞;;路桥过渡段沉降处治技术措施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7 孙国华;危凤海;;注浆法在加固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邱木洲;;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A];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9 丁芝宁;;浅谈高速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秦德进;邓艳霞;;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试验研究[A];山西省铁道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建华;[N];晋中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杨秀权;[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崇涛;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与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罗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工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陶向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与人车路相互作用[D];东南大学;2006年
5 刘升传;既有线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变形与加强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俞永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孙筠;已建软基桥梁桥头跳车的处治方法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梦璇;基于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敬伟;基于安全性的路桥过渡段车辆—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孟凡会;路桥过渡段的三维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邓天棋;彭湖高速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5 宋海东;哈齐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质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陈修平;公路路桥过渡段路面—车辆动力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陈果元;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06年
8 罗丹霞;山区道路路桥过渡段的病害分析和处治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TRAN HUU VINH(陈友永);胡志明市—中梁高速公路某路桥过渡段动态响应及坡稳定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秦德进;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轨道动力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6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