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人-车-路耦合环境中车辆稳态安全仿真

发布时间:2018-04-19 07:58

  本文选题:交通安全 + 车辆稳定性 ; 参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为揭示驾驶员、道路、车辆综合作用下车辆运行状态的失稳机理,基于多Agent建模与安全仿真技术,构建包含驾驶员、道路、车辆、协调中心、人机接口等5方面的多Agent车辆稳态安全仿真框架;建立车辆多体动力学、道路三维空间、驾驶员预瞄控制与跟随仿真模型,从车辆稳定性和驾驶员操作负荷2方面分析车辆稳态安全性。以小轿车为代表车型,针对某二级公路开展车辆稳态安全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当汽车以60和70 km/h行驶时,前后轮总体围绕平均轴重波动,稳态运行;以80 km/h行驶时,汽车冲出车道,轮胎最小垂直反力仍然大于0;3种速度下侧向加速度均大于0.3 g(g为重力加速度),且速度越高,侧向加速度越大,表明汽车冲出车道由侧滑引起。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unstable mechanism of vehicle running stat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 of driver, road and vehicle, based on multi- modeling and safety simulation technology, a coordination center including driver, road, vehicle and coordination is constructed.The simulation model of vehicle multi-body dynamics, three-dimensional road space, driver preview control and follow is established, which includes five aspects: man-machine interface, multi- vehicle steady-state security simulation framework, and so on.The steady state safety of the vehicle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vehicle stability and driver operating load.Taking the car as the representative vehicle, the vehicle steady state safety simulation test is carried out for a second class highway.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vehicle runs at 60 and 70 km/h, the front and rear wheels generally fluctuate around the average axle load and run stably, and when driving at 80 km/h, the vehicle bursts out of the driveway.The minimum vertical reaction force of tire is still greater than 0%. The lateral acceleration of the tire is greater than 0.3 g / g, and the higher the speed, the greater the lateral acceler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ar driveway is caused by sideslip.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基金】: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11318362810) 陕西交通科技项目(12-30k) 浙江交通科技项目(2014H35)
【分类号】:U49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兴泉;贺岩松;徐中明;张志飞;;汽车方向控制驾驶员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阳阳;余卓平;靳晓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验证[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1期

3 何杰;杨娇;杭文;陈志伟;吴德华;;考虑驾驶员行为特性的行车安全仿真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4 羊玢;孙庆鸿;陈宁;田杰;张晨强;;人-车-路闭环4WS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2013年11期

5 谢晓莉;李平生;王书云;;道路交通环境中驾驶疲劳的生成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6 邹铁方;张勇刚;陈元新;;基于Pc-Crash的车辆侧滑事故再现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晓丽;李雷;贾新春;;无人驾驶汽车路径跟踪模糊预测控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尹念东;;汽车节能控制模型的虚拟实验技术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伟东;胡永明;韩小强;汪镇涛;;基于多体动力学递推算法的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4 马军;贺岩松;李兴泉;徐中明;张志飞;;汽车驾驶员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模型[J];机械与电子;2007年02期

5 羊玢;陈宁;田杰;张晨强;;基于驾驶员模型的4WS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年04期

6 那日苏;李强;;单侧变截面辊弯成型装备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4年01期

7 羊玢;孙庆鸿;陈宁;田杰;张晨强;;人-车-路闭环4WS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2013年11期

8 田yN;;基于图像特征的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年10期

9 余卓平;杨鹏飞;熊璐;;控制分配理论在车辆动力学控制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18期

10 李波;赵又群;臧利国;王健;张明杰;;基于复合滑移理论的轮胎抓地状态建模与验证[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余贵珍;李芹;王迪;;车辆智能化车道线跟踪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建华;双轴汽车电子稳定性协调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鼎鼎;高精度、高效率硬支承平衡机测量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啸森;基于MC9S12DG128的智能模型车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敏;智能行驶汽车控制系统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涛;两种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的比较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兆惠;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车控制系统开发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肖欢;牵引车—飞机系统牵引作业仿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谢敏;基于MC9S12XS128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7 吴刚;18米高空作业车作业臂结构设计与优化仿真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潘瑞云;安全驾驶车载终端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冯伟;公路线形参数研究及其行车动力仿真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2年

10 张聪;基于线控4WS和DYC的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香菊,方振平;驾驶员结构模型参数辨识[J];航空学报;1996年S1期

2 田杰;高翔;陈宁;;基于AFS和DYC协调控制的车辆稳定性研究[J];机械设计;2010年10期

3 管西强,屈求真,张建武,刘延庆;四轮转向汽车的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4 蔡自兴,陈海燕,魏世勇;智能控制工程研究的进展[J];控制工程;2003年01期

5 于黎明,王占林;人机系统最优预见补偿跟踪控制研究[J];自动化学报;2001年03期

6 李世雄,余群;基于模糊控制的人-车闭路系统的操纵稳定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屈求真,刘延柱,张建武;四轮转向汽车自适应模型跟踪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2000年02期

8 郭孔辉,马凤军,孔繁森;人-车-路闭环系统驾驶员模型参数辨识[J];汽车工程;2002年01期

9 王阳阳;靳晓雄;左曙光;马宏霞;;基于R-W多体理论的整车动力学仿真平台研究[J];汽车工程;2008年01期

10 王国林;鲁砚;;人车碰撞事故仿真与行人保护研究[J];汽车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键;驾驶疲劳机理及馈选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安华;;一种评价车辆稳定性的新方法[J];林业机械;1988年02期

2 宋宇海,葛安华,樊新影;车辆稳定性的全面评价[J];吉林林业科技;1998年02期

3 唐国元,宾鸿赞;基于模糊模型的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22期

4 陶健民;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之比较[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余小东;;车辆稳定性控制在奔驰商用车中的应用[J];商用汽车;2006年08期

6 崔仲华;胡如夫;;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辆稳定性鲁棒控制仿真[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7年04期

7 王其东;章贵华;;车辆稳定性控制及硬件在环试验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08期

8 宋喜秀;;车辆稳定性的简单核定[J];专用汽车;2009年09期

9 乔富强;杜峰;关志伟;成英;;基于遗传优化的车辆稳定性模糊控制器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1年05期

10 王博;孙仁云;雍文亮;;变路面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技术;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剑峰;高利;;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的虚拟实验研究[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济南捷特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 程军;车辆稳定性系统 ABS发展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黄震;翩翩君子[N];当代汽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宇;车辆稳定性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及其集成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张勇;基于主动制动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开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 李遥;基于参数估计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刘伟;基于质心侧偏角相平面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禹行;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继来;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丁晟华;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接口设计及抗干扰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徐明法;基于最优滑模控制理论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周红妮;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与策略的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5 樊杰;基于车辆稳定性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邵作业;基于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朱德军;车辆VSC的控制算法和硬件实现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马用学;基于EHB系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柳致海;基于MPC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俊;基于ABS的弯道制动时车辆稳定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2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72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