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跨径斜拉桥钢桁梁与钢箱梁结构的对比分析
本文选题:斜拉桥 + 钢桁梁 ; 参考:《公路》2017年03期
【摘要】:以某主跨为800m的钢桁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依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主梁应力相似原则比较了钢箱梁斜拉桥设计方案,对两桥的力学性能、施工方案、钢混结合段构造和材料经济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钢桁梁和钢箱梁活载挠度与跨径之比分别为1/1 171和1/712;最小整体弹性稳定系数分别为6.622和7.188;前者用钢量比后者多32.2%;钢桁梁方案钢混结合段更适合采用无格室构造。钢桁梁结构刚度较钢箱梁大,施工中对桥位处交通条件要求低,但是稳定性不如钢箱梁,在设计中要注意索塔附近局部稳定和钢混结合段应力集中问题。分析结果可为超大跨度斜拉桥主梁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Taking a steel truss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800m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stress similarity of the main girder under the limit state of bearing capacity,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steel box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is compared,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two bridges are compared. Th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economy of steel-concrete joint sectio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live load deflection to span of steel truss beam and steel box girder is 1 / 1 171 and 1 / 712,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integral elastic stability coefficient is 6.622 and 7.188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uses more steel than the latter, and the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 of steel truss beam schem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lattice free structure. The stiffness of steel truss gird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teel box girder, and the traffic condition at bridge is low in construction, but the stability is not as good as steel box girder. In the desig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local stability near the cable tower an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steel concrete joint section.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main girder of the long span cable-stayed bridg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分类号】: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海鹰;王亚飞;;混合梁桥钢梁与混凝土梁连接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2 徐国平;刘高;吴文明;唐亮;;钢—混凝土结合部在桥梁结构中应用新进展[J];公路;2010年02期
3 吴冲,曾明根,曹劲松,邵长宇;PC箱梁与钢桁架组合加劲梁斜拉桥的刚度与稳定分析[J];桥梁建设;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伟;李策;谭满江;;超大跨径斜拉桥钢桁梁与钢箱梁结构的对比分析[J];公路;2017年03期
2 杨炎华;齐云慧;;组合梁斜拉桥整体节段悬臂拼装足尺模型试验[J];桥梁建设;2014年04期
3 田山坡;;钢混组合梁剪力连接件的计算方法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4 夏卫峰;郭海军;;大跨径混合梁连续刚构桥钢箱梁施工技术[J];中外建筑;2014年08期
5 杜萍;;二七长江大桥主跨斜拉桥钢主梁设计[J];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6 杨飞;向学建;刘殿元;齐铁东;王晓雷;;瓯江特大桥钢箱梁合龙控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4期
7 苏庆田;李伟;李丹;;大跨度钢箱梁整体吊装过程力学性能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4年01期
8 苏庆田;李伟;文晔;;温州瓯江大桥钢箱梁整体提升安装施工技术[J];桥梁建设;2013年04期
9 曹永睿;李艳花;;斜拉桥主塔钢混结合段受力分析研究[J];市政技术;2013年04期
10 吴斌;王亚飞;;自锚式悬索桥桥塔钢-混结合段局部受力分析[J];桥梁建设;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唐勇;张瑞霞;;马鞍山钢-混叠合塔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2 卫星;李小珍;李俊;强士中;;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2007年05期
3 周颖;徐资;段乃民;;湛江海湾大桥钢-混凝土梁结合段受力分析[J];中外公路;2006年05期
4 陈开利;余天庆;;混合梁斜拉桥结合段设计技术的新发展[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5期
5 胡建华;陈冠雄;向建军;刘榕;;平胜大桥设计构思与创新技术[J];桥梁建设;2006年02期
6 刘玉擎;;混合梁接合部设计技术的发展[J];世界桥梁;2005年04期
7 白玲,史志强,史永吉;剪力键布置方式对连续组合梁桥受力特性的影响[J];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02期
8 毛小勇,张耀春;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概述[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唐t,叶梅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密集型剪力钉群的受力状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秦国刚;浮拖法架设48m钢桁梁施工技术[J];哈尔滨铁道科技;2000年03期
2 史茂林,郑尚富,刘浩江;用浮拖法架设64m钢桁梁[J];铁道建筑;2001年05期
3 陈继国,张胜,刘艳青;二支点浮拖法钢桁梁架设范例[J];山西建筑;2002年05期
4 郭建雄,孙强;半浮半拖法架设单孔64m钢桁梁工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7期
5 程凯书;跨沪宁高速公路1-48m钢桁梁拼架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6 郭建雄;半浮半拖法架设单孔64m钢桁梁[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12期
7 左业成;;石滩大桥112m钢桁梁拖拉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9期
8 刘伯伟;;唐白河大桥2孔64m钢桁梁的换架技术[J];铁道建筑;2008年04期
9 石宏伟;;北盘江大桥钢桁梁安装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9期
10 石磊;肖少武;;果子沟大桥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的编制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坤;李兴华;涂满明;魏善平;;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钢桁梁整体节段施工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王甲平;石磊;;铁路简支钢桁梁系统可靠性的研究[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古剑;周强新;张军;邓淑飞;师少辉;;忠建河大桥主桥钢桁梁索梁锚固设计[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孙建都;;钢桁梁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几种制造方案[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郭福元;李桐;;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桁梁整节段工厂拼装工艺[A];’2008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冯清;;单线铁路中等跨度钢桁梁辊轴支座更换方法探讨[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程永红;;既有线铆接下承式钢桁梁加固的实践[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8 杨仕若;;铁路钢桁梁横向力分配系数的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9 田英杰;;大跨度钢桁梁浮拖架设施工安全控制技术[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10 陈毅明;谭永高;吴游宇;;四渡河大桥钢桁梁节点板局部应力分析[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健杰雄邋洪明玉;650吨节段钢桁梁从九江运抵武汉[N];中国水运报;2008年
2 通讯员 张君奇 黄建如;二十局集团一公司上海金山铁路小角度无平衡钢桁梁转体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1年
3 记者 陆晓华;857吨重桁梁水上“飘移”[N];苏州日报;2011年
4 通讯员 阚敏生 贡海斌;我国特大铁路钢桁梁首次转体施工在集包铁路完成[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通讯员 成莉玲 刘家华 徐文良;我国首座重载铁路大桥主桥钢桁梁合龙[N];人民铁道;2012年
6 范军威 韩曦乐;世界最大跨径 首创新型工艺[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7 记者 边宇 通讯员 董默涵;集包铁路古城湾特大桥钢桁梁成功转体[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记者 金迪 通讯员 肖博;津秦客运专线汤河特大桥钢桁梁顶推段成功顶推[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孙奇忠;我国首座跨海公铁桥开钻站桩[N];中国交通报;2014年
10 孙大会;鏖战海西势如虹[N];人民铁道;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威风;铁路斜拉桥带水平K撑钢桁梁局部受力特性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邓舒文;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温度效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范晓杰;单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的施工监控[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j明;基于智能预应力技术的简支钢桁梁受力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李德;钢桁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及主塔锚固区仿真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李杰;大跨度钢桁梁柔性拱桥施工应力监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赵运输;钢桁梁整体式多点连续顶推施工监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闫林栋;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第一联钢桁梁顶推法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邓永锋;大跨度斜拉桥斜主桁钢桁梁架设及施工控制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杜忠军;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施工工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2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2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