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地应力陡倾互层千枚岩地层隧道大变形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9 23:31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 隧道大变形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在高地应力陡倾软岩地层中开挖隧道,易引发围岩发生大变形。为了明确大变形的诱发因素,分析围岩的破坏机制、变形特征及支护结构的受力规律,提出合理的控制技术,依托杨家坪隧道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岩石试验,分析绿泥石千枚岩显著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明确岩块的破坏形式与荷载角度的关系。通过现场观测和数值计算可知,围岩变形表现为整体内挤,水平收敛大于拱顶沉降,边墙围岩以水平向的弯折破坏和层面分离为主,其最大主应力呈"",""形分布,拱部和仰拱围岩以剪切滑移破坏为主,其最大主应力沿隧道切向。综合分析该隧道大变形的主要诱因是:高构造应力、不利岩层产状和低岩体强度。通过现场测试,总结了各支护结构的受力分布及发展规律。现场试验成果表明:与岩层大角度相交的长短组合锚杆配合注浆可有效加固围岩,改善围岩压力;减少开挖分部,使初支尽快成环,可充分发挥初支承载力;优化断面轮廓,可改善结构受力。
[Abstract]:Tunnel excavation in soft rock strata with steep dip in high ground stress can easily lead to larg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duced factors of large deformation, analyze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ce law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put forward reasonable control technology, rely on Yangjiaping tunnel to carry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The remarkable anisotr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hlorite phyllite are analyzed through rock tes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lure form and load angle of rock block is clarified.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ppears as integral internal squeezing, horizontal convergenc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arch settlement, lateral wall rock is dominated by horizontal bending failure and plane separation, and its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s "," shape distribution. The shear slip failure is dominant in the arch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inverted arch, and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long the tangential direction of the tunnel. The main causes of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are: high structural stress, unfavorable rock formation and low rock mass strength. Through field test,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law of each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summarized. The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 and short combined bolt grouting which intersects the rock strata at large angles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surrounding rock, improve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reduce the excavation section, make the initial support ring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initial support; optimize the profile of the section, It can improve the stress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铁五局集团成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8034)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0G018 C 1)~~
【分类号】:U4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辉;徐荣超;卢景景;张传庆;孟凡震;沈峥;;深埋隧洞板裂屈曲岩爆机制及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2 沙鹏;伍法权;李响;梁宁;常金源;;高地应力条件下层状地层隧道围岩挤压变形与支护受力特征[J];岩土力学;2015年05期

3 鲁海峰;姚多喜;;采动底板层状岩体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深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4 吴梦军;曹兴松;方林;;陡倾岩层隧道开挖力学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5 张绪涛;张强勇;向文;高强;袁圣渤;王超;;深部层状节理岩体分区破裂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8期

6 左双英;叶明亮;唐晓玲;续建科;史文兵;;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破坏模式数值模型及验证[J];岩土力学;2013年S1期

7 于崇;李国文;夏祥;周青春;;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支护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8 李利平;李术才;赵勇;李树忱;王汉鹏;刘钦;赵岩;原小帅;;超大断面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渐进破坏过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张志强;何本国;关宝树;;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合理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1期

10 李晓红;夏彬伟;李丹;韩昌瑞;;深埋隧道层状围岩变形特征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更峰;炭质板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变形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2 赵勇;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夏彬伟;深埋隧道层状岩体破坏失稳机理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凤强;罗勇;司雪峰;李夕兵;;深部圆形隧洞板裂屈曲岩爆的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2 孔凡水;左昌群;李涛;侯东波;;各向异性片岩隧道支护结构承载力学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6期

3 朱正国;李文江;刘志春;孙明磊;武杰;;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特征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4 郭兵兵;孙光中;刘长武;刘德峰;;巷道开挖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7年06期

5 时亚昕;刘大刚;;深埋长大隧道层状围岩岩爆特征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3期

6 黄琪嵩;程久龙;;软硬互层岩体采场底板的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7年S1期

7 李可;张进红;;倾斜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主控因素敏感性分析[J];煤矿安全;2017年05期

8 窦远明;王建宁;朱旭曦;魏明;;软弱土质类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结果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5期

9 叶康;;煤层底板采动深度探测与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年04期

10 胡中华;徐奴文;戴峰;顾功开;刘科;李昂;李彪;;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层状节理岩体稳定性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台启民;极不稳定隧道围岩超前破坏机制与安全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俞祥荣;大型水电站不良地质段大断面导流隧洞围岩稳定与施工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徐昌茂;基于围岩稳定性与超前地质预报的高铁隧道钻爆开挖工法转换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良刚;特大断面板岩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石钰锋;浅覆软弱围岩隧道超前预支护作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许金华;震裂岩体区软岩隧道失稳机理及安全控制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张定邦;高陡边坡与崩落法地下开采相互影响机理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吴占瑞;盾构扩挖地铁车站地层与建筑物变形规律及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更峰;炭质板岩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隧道变形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辉;卢景景;徐荣超;张传庆;孟凡震;;深埋硬岩隧洞围岩板裂化破坏研究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2015年10期

2 周辉;徐荣超;卢景景;章奇锋;张传庆;孟凡震;;板裂化模型试样失稳破坏及其裂隙扩展特征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3 周辉;徐荣超;卢景景;张传庆;孟凡震;沈峥;;深埋隧洞板裂化围岩预应力锚杆锚固效应试验研究及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4 顾金才;范俊奇;孔福利;王康太;徐景茂;汪涛;;抛掷型岩爆机制与模拟试验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5 鲁海峰;姚多喜;梁修雨;郭立全;沈丹;;采动底板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应力解析解[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6 雷明锋;彭立敏;施成华;王立川;刘正初;;浅埋偏压隧道衬砌受力特征及破坏机制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7 张强勇;张绪涛;向文;陈旭光;曹冠华;许孝滨;;不同洞形与加载方式对深部岩体分区破裂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8 王明洋;解东升;李杰;张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动态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9 王连国;韩猛;王占盛;欧苏北;;采场底板应力分布与破坏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10 周小平;钱七虎;;非协调变形下深部岩体破坏的非欧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宝云;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房倩;高速铁路隧道支护与围岩作用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黄明;含水泥质粉砂岩蠕变特性及其在软岩隧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郭富利;堡镇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夏彬伟;深埋隧道层状岩体破坏失稳机理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杨乐;基于Cosserat介质理论的层状岩体均匀化数值分析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梅松华;层状岩体开挖变形机制及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王襄禹;高应力软岩巷道有控卸压与蠕变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树军;;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变形特性及工程应对措施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王水善;;堡镇隧道软岩高地应力地层大变形控制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09年02期

3 胡文涛;;极高地应力软岩挤压变形特征及支护结构工作性态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2年04期

4 刘高,谌文武,韩文峰,彭恒逸;黄河黑山峡小观音坝址高地应力问题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张群健;;监测技术在堡镇隧道极高地应力段施工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7年12期

6 张旭;;堡镇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技术要点及体会[J];山东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7 韩星俊;;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加固圈合理厚度分析[J];铁道建筑;2008年08期

8 许延波;;高地应力地区大断面隧洞快速掘进施工[J];水利水电施工;2012年04期

9 张群健;;监测技术在堡镇隧道极高地应力段施工的应用[J];隧道建设;2008年02期

10 段少国;;高地应力下TBM转渣系统及其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成刚;何川;李讯;张峰;;高地应力下隧道结构力学的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祁生文;伍法权;;高地应力地区河谷应力场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吴江敏;;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合理洞轴方位及断面形状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段汝健;胡香伟;;高地应力地区地下洞室施工的几个问题探讨[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郭宏海;;硬岩高地应力下的岩爆处理施工[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6 张丕界;张旭东;王更峰;;高地应力层状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工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春生;;高地应力地区大型水电工程中的岩体分区破裂问题及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8 韩常领;;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工程勘察设计[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9 杨天俊;;拉西瓦水电站地下硐室岩爆现象典型实例分析[A];西北五省(区)水电学会联系网第20次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龚渝新 蒲森 李国松 何志平;科技攻关创奇迹[N];人民铁道;2008年

2 黄寰 徐治国;加强研究,遏制中国西部地灾[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景涛;高地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陈志敏;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压力研究和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扬;超长深埋隧洞高地应力岩爆的数值模拟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苏波;高地应力隧道卸压控制爆破的参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袁晔;兰新二线大梁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吴大伟;金川三矿区高地应力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白辉伦;高地应力隧道卸压爆破数值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徐大华;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7 贾庆稳;高地应力下山岭隧道的地震破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肖海波;高地应力区域TBM组装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锚杆参数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俊鹏;峡口隧道软岩高地应力大变形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10 邓成语;高地应力炭质千枚岩隧道支护及衬砌结构形式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22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22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