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偏压隧道洞口进洞方式实践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01 20:02

  本文选题:公路隧道 + 偏压洞口 ; 参考:《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1期


【摘要】:在山岭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选线不可避免地会穿越陡斜山体,在这些位置修建隧道,洞口极可能出现偏压的情况;在偏压段采取何种既安全、又快速、经济和环保的进洞方式,值得思考和探索。以云南公路部分隧道的洞口处理方式为例,列举成功实践的4种类型典型实例进行探讨。从实例及实践结果表明:针对分离式隧道明挖,明洞暗做、护拱盖挖,反压回填、暗挖进洞3种工法各有其优缺点和相应的适用条件;针对连拱隧道当地形偏压、两幅洞口前接构筑物不同(不对称)时,提倡采用错台式洞门进行处理。所述的几种偏压洞口处理方式及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所借鉴和参考。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mountain highway construction,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route selection will pass through the steep slope mountain body. When tunnels are built in these locations, the situation of bias is likely to occur at the opening of the tunnel, and what is safe and fast to take in the partial pressure secti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approach to the hole, worth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Taking the tunnel opening treatment of Yunnan highway par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numerates four typical examples of successful practice. The examples and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corresponding applicable conditions for the thre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plit tunnel, open tunnel, arch cover excavation, backfill and backfill, 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ble conditions, and aiming at the topographic bias of multi-arch tunnel, When the front joint structure of the two openings is different (asymmetric),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staggered table portal should b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d analysis conclusions of the bias hole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类号】:U4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少辉;马斌;;浅埋输水隧洞洞口段施工技术[J];西北水电;2007年04期

2 颜克欢;;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洞口段施工技术及施工监测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年02期

3 胡壮志,蒋树屏,黄伦海,胡学兵;环保型进洞方法——前置式洞口[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3期

4 林宏光;;霞浦某洞库洞口边坡塌滑处理[J];水利科技;2007年03期

5 林明清;;永漳公路五尖岭隧道进洞口段坍塌冒顶治理措施[J];林业勘察设计;2003年01期

6 菅玉奇;;高速公路设岭隧道左线出洞口滑坡处治对策[J];山西建筑;2008年32期

7 何小龙;洞口段滑坡体雨季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4年01期

8 蒋树屏,李建军;公路隧道前置式洞口工法与工程实践[J];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02期

9 蒋树屏;李建军;;公路隧道前置式洞口工法的三维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10 符银昌;赵诗茹;陈志超;高义;;软岩偏压隧道洞口段变形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J];施工技术;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艾振喜;陈胜亮;;静游1号隧道浅埋、单压洞口段施工技术[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剑崴;胡建平;张序琐;;破碎围岩洞口段隧道塌方防灾[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文:杨秀权 王立军 李庆安;攻坚克险步乌蒙 三线大跨领风骚[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欣;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杨明松;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典型洞口形式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安亚芳;武罐高速公路小石村特长隧道抗震设计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4 邓永杰;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进洞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卢欢;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郑清;山岭隧道震害分析及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艳辉;山地城市岩基地铁洞口修建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曹多阳;浅埋偏压洞口段围岩变形预测及参数优化反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9 王婷;不良地质条件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施工关键技术[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0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30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