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拥堵点段交通疏堵改造工程案例研究
本文选题:道路交叉口 + 路段 ; 参考:《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首都北京近些年来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早期规划设置的道路条件,难以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北京市内部分地区早晚高峰的拥堵状况十分严重,尤其是重点路口及路段的关键节点,更加突出,因此对于市区拥堵路口及路段节点工程改造及优化组织显得尤为重要。交通拥堵问题是由路口、路段及区域路网形成的系统问题。可以通过对拥堵路口及路段节点工程优化改造,来缓解拥堵点(段)的交通压力。同时兼顾远期,不断的通过基本的点、线的改造来完善面,以达到缓解区域拥堵的目的。拥堵路口及路段节点工程优化改造,主要是通过对项目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等方法,根据路网特性和交通需求,对于拥堵节点及路段产生拥堵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合理设计疏堵方案。文中针对路口及路段道路设计方面,总结出路口通行能力、路口范围冲突、路口交通组织、路口配时、桥下空间利用、公交站台设置、过街设施及交通配套设置等多方面原因。同时,结合交通理论进行研究,提出拥堵路口及路段节点改造工程的原则与改造措施:优化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保证路口通畅性;改善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减少交通冲突;新建改建公交港湾及站台——提倡公交优先;完善行人过街、完善行人、非机动车慢行系统——突出以人为本;完善交通工程配套设施——提高道路效率;桥下空间改造利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等多项措施。并以六里桥南改造工程作为典型的交通疏堵改造工程案例进行研究,从提升通行能力、改善冲突、修建公交港湾、完善交通配套设施等多方面,系统的介绍交通疏堵改造工程的改造的方法,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可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实践改造经验和借鉴。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current traffic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road conditions set up in the early planning.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rush hour congestion in some parts of Beijing is very serious, especially the key nodes of key junctions and sections are more prominent,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urban congested junctions and sections of joint engineering re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rganization. Traffic congestion is a systemic problem formed by intersection, section and regional road network. The traffic pressure can be alleviated by optimizing the joint engineering of congested junctions and s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take into account the long-term,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sic points, lines to improve the surfac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purpose of regional conges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network and traffic dema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ngested nodes and road section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project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Reasonable design of plugging scheme. Aiming at the design of intersections and road sect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intersections, the conflict of intersections scope,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intersections, the timing of intersections, the utilization of space under bridges, the setting of bus stops, the facilities of crossing streets and traffic matching setting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the traffic theo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ngested junctions and road sections: optimizing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at intersections to ensure the smooth flow of intersections; Improving traffic organization at road intersection-reducing traffic conflicts; constructing and rebuilding public transport harbors and platforms-advocating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perfecting pedestrian crossing and pedestrian, non-motor vehicle slow moving system-giving priority to public transpor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raffic engineering-to improve road efficiency,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road resources and to make full use of existing road resources. And take the south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Liuliqiao as a typical case of traffic di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raffic capacity, improving conflict, building public transport harbor, perfecting traffic supporting facilities, etc.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construction method of traffic diversio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analyzes the traffic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 which can provide practical re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音;;浅析如何运用交通量预测模型为道路安全服务[J];安防科技;2009年06期
2 王震远,樊怀玉;北京市某商务居住综合区交通影响评估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黄华华;张学进;;人工计数法应用于城市区域性路网交通量统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刘仁文;;双向道路“分隔带调头口”排队模型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陈鹏飞;;高科技园区公共设施用地高峰小时交通生成模型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3期
6 郭瑞军;王晚香;;城市交通拥挤的社会成本分析初探[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04期
7 齐英杰;吴彪;李海霞;;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公交停靠站车流特征分析[J];城市公共交通;2009年04期
8 詹起林;高峻;王磊;;基于货运车辆GPS数据的交通调查技术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3期
9 金晓琼;韩萍;左忠义;刘岩;;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区行人交通特性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吴正;朱辉;贾楠;;基于快速路交通录像的交通流模型参数测量方法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代荣;;木材船海难的事故树分析及预防[A];第六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江苏省航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海鸥;;航道交通流分析中统计时间单位的选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叶慧海;魏显威;王彦琴;沈海鹏;孟宪洋;张勐;;城市交通噪声特性研究[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周欣;倪亚洲;;公交客流调查抽样方法及抽样模型的研究[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汤伟;;关于《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黄海鸥;;船闸交通分析中最小统计时间单位的选定[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08年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颖涛;李连博;;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VTS运行效益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王田田;张汝华;;基于GPS测速的自行车及小汽车运行特性对比分析[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彭守斌;韩皓;王鹏飞;刘兰辉;;基于zhTrafficLab的交通工程教学实物模拟及仿真系统研发与实践[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耘;张生瑞;;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以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山区桥梁建设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宏伟;城市路内停车影响的建模与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娟;城市交通系统中行人交通视频检测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王力强;县域公路运输量调查与统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夏黎;智能交通视频监视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4年
5 杨少辉;城市快速路系统交通瓶颈形成、扩散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蒋海峰;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干扰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陈学文;城市快速路匝道优化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郁麒昌;高速公路项目运营效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芸;基于流体力学及熵原理的集装箱港区交通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邓中伟;面向交通服务的多源移动轨迹数据挖掘与多尺度居民活动的知识发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敏;宁波港集装箱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进出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丁茜;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静涛;基于VISSIM仿真的公交港湾式车站设置条件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
4 刘昊翔;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交叉口交通控制与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田盟蒙;大城市自行车交通特性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喜华;城市占道施工对路段交通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百奔;基于神经网络的四阶段预测法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杰;基于正装迭代法的独塔混凝土斜拉桥索力确定及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林志英;道路线形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韩斌;昆明~楚雄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与服务水平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1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4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