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激励下大跨度连续钢桁架柔性拱桥空间地震响应分析
本文选题:铁路桥梁 + 钢桁架拱桥 ; 参考:《铁道建筑》2017年11期
【摘要】:基于多自由度空间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利用ANSYS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分析一座大跨度连续钢桁架柔性拱桥在一致激励不同地震工况作用下的空间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激励作用下,拱肋轴力、主桁弯矩峰值均出现在拱脚和边墩附近,拱肋横向位移峰值出现在每跨拱顶截面,纵向位移峰值沿桥长变化平缓;横向激励对横向位移影响大,对纵向位移影响小,纵向激励对纵向位移影响较大,对横向位移影响较小,竖向激励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小;地震波组合输入对结构内力影响较单向输入大。建议在大跨度连续钢桁架柔性拱桥抗震设计中充分考虑地震空间特性,提高桥梁横向刚度,优化拱脚、边墩附近结构设计。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multi-degree-of-freedom spatial structure system, the spati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The spatial seismic response of a long-span continuous steel truss flexible arch bridge subjected to uniform excitation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by using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uniform excitation, the peak values of axial force and main truss moment of arch rib appear near arch foot and side pier, the peak value of transverse displacement of arch rib appears in the section of arch top of each span, and the peak value of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changes gently along the length of bridge. The influence of transverse excitation on lateral displacement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longitudinal excitation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and vertical excitation has less effect on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he influence of seismic wave combination input on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ructure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unidirectional input. It is suggested that seismic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long-span continuous steel truss flexible arch bridge, so as to improve the lateral stiffness of the bridge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design near the arch foot and side pier.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68031)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1506RJIA029)
【分类号】:U442.55;U44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启发;;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结构受力效应分析[J];桥梁建设;2012年03期
2 郑辉;;柔性拱钢性梁桥设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3 崔林萌;连续桁架支座变位次应力计算[J];煤矿设计;1978年04期
4 王璇,郭向荣;刚构柔性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J];山西建筑;2004年18期
5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予应力混合钢桁架试验报告[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年02期
6 张臻;;大跨度钢桁梁悬臂架设及柔性拱拱脚合龙施工关键技术[J];现代交通技术;2013年05期
7 胡俊;郭向荣;;钢桁梁柔性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J];铁道建筑;2006年12期
8 张汉卿;杜斌;;刚性梁柔性拱组合桥型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11年03期
9 陈伟庚;王石磊;;铁路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主梁施工监控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12期
10 邓雄晖;王玉银;;大跨钢桁梁桥加劲柔性拱施工阶段抗风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文兴勇;栗明欣;;钢桁架悬臂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A];成都市“两快两射”快速路系统工程论文专辑[C];2014年
2 谭金华;陈惟珍;;基于三维裂纹扩展模拟的钢桁架桥健康监测方案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曾攀;闫贵平;吴海林;滑福庆;;隔震桥梁延性地震响应分析理论探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4 代宇;黄耀怡;;某大跨度钢桁柔性拱钢桥的架设方案及配套施工装备设计[A];2012年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12年
5 叶爱君;华新;韩大章;;灌河大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抗震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克海;林新元;;徐水河大桥地震响应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毕凯明;贺国京;王修琼;;野山河大桥地震响应分析[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林新元;;徐水河大桥地震响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智;高速铁路车桥耦合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及报警阈值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王蕾;大跨度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龙;大跨度钢桁架拱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宝金;大跨度钢桁架桥建设工序标准化技术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佳璐;钢桁梁柔性拱桥静动力以及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4 李家辉;爆炸荷载下钢桁架桥梁生存能力评估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5 崔苗苗;铁路钢桁梁柔性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晓敏;新型组合钢桁架桥吊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周桂吉;强地震区深水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龙宇;不同结构体系下的高低塔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灿;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地震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涛;单索面稀索钢桁架梁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7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4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