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饱和尾矿砂地基上高填黄土路堤变形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7 09:10

  本文选题:不均匀地基 + 尾矿砂 ; 参考:《长安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尾矿砂地基由于特殊的形成原因,导致其在空间分布中具有不均匀变异性、高饱和性,在该种地基上修筑高填路堤会对路堤的安全和稳定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依托山西王庄堡-繁峙高速公路项目,对现场CFG桩、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碎石垫层等复合地基上的高填黄土路堤开展变形分析,进行了如下工作:(1)进行了CFG桩室内模型试验,获得了桩间土体的沉降数据和模型桩体在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弹性模量。(2)对有限元软件ADINA作了简要介绍,进行了CFG桩模型试验沉降的二维数值模拟,使模拟结果尽量与试验测试结果相同,获得了尾矿砂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数值。(3)利用ADINA对现场的CFG桩、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碎石垫层等复合地基开展二维数值模拟,分析在地基不均匀程度、路堤填筑高度、桩长、桩间距影响下路堤土体的变形规律,并对四种处理方式下路堤地基土体最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在水平、垂直方向不均匀程度的增大,路堤右边坡至左侧尾矿砂层之间土体的水平位移增加明显,路堤竖向位移逐渐减小且其最大值逐渐向左偏移;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路堤左右坡脚附近土体水平位移的增加越来越明显,并且竖向位移最大值的影响范围逐渐向上扩展,左移;随着桩长的增大,左边坡坡顶附近及右边坡土体的水平位移减小明显,竖向位移逐渐减小;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路堤右边坡及其至地基左侧尾矿砂层之间土体的水平位移稍微增大。
[Abstract]:Due to the special formation of tailings sand foundation, it has inhomogeneous variability and high saturatio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fill embankment on this kind of foundation will have an un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embankment.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the Wangzhuang Bao-Fanchi Expressway Project in Shanxi,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high fill loess embankment on site CFG pile, cement mixing pile, gravel pile, gravel cushion and other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indoor model test of CFG pile is carried out. The settlement data of soil between piles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model pile under dry and wet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DINA is introduced briefly.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ettlement of CFG pile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as same as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values of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cohesive force of tailings are obtained. The ADINA is used to make use of CFG pile, cement mixing pile and gravel pile in the field.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such as gravel cushion,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law of embankment soi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neven foundation, embankment filling height, pile length and pile spacing.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maximum value of embankment soil under four treatment method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uneven degree of foundation,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soil between the right slope of the embankment and the left tail-sand layer increases obviously,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embankment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its maximum value gradually shifts to the left. With the increase of embankment filling height,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soil near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embank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influence range of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gradually extends upward, and moves to the left with the increase of pile length.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soil near the top of the left slope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slope decreases obviously, 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ile spacing,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soil between the right slope of the embankment and the left tailings of the foundation increases slightly.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学钧,王海燕;平微区高速公路合理路堤高度[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宋玲,周年弟,吕玉中;路堤温度数值计算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罗新余;;粉煤灰在路堤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年04期

4 周荣超;潘思健;叶仲民;;淮盐高速公路建湖段路堤裂缝压浆处理实践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5 魏建明;刘佳;杨慧;;纯粉煤灰路堤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07期

6 黄履环;;加格达奇城市过水路堤建设追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5期

7 胡高社;任红珠;曾德云;;奉云高速公路奉节东特高筑填路堤变形预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9期

8 郑刚;刘力;韩杰;;刚性桩加固软弱地基上路堤稳定性问题(Ⅱ)——群桩条件下的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9 魏建明;翟林;;粉煤灰路堤稳定性对比分析[J];公路;2012年03期

10 魏建明;刘香香;;贵州山区粉煤灰路堤应力变形数值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峰;石振明;;路堤的几种沉降形式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姜炯;周健;贾敏才;;桩承式加筋土复合路堤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3 丁财德;;粉煤灰路堤的设计与施工[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4 吴春秋;肖大平;;复合地基加固路堤的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鸿燕;;软土地基上路堤的稳定与变形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庄妍;赵帅龙;刘汉龙;;桩承式路堤中土拱效应产生机理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黎冰;高玉峰;;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堤高度对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杜建成;杜瑞成;;加筋土路堤优化设计的离心模型试验[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9 刘吉福;;路堤下复合地基“三等沉区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雷金波;殷宗泽;徐泽中;;路堤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固结性状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孟庆丰 通讯员 支纪强 整理;优化设计降路堤 公路“轻身”更省地[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林;高等级公路加宽路堤变形性状及稳定性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力;刚性桩加固路堤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帅;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及其稳定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曹卫平;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及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徐正中;桩承式路堤固结性状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徐世强;公路黄土坝式路堤力学性状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周志军;路堤下复合地基承载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魏红卫;加筋高陡路堤稳定性及其涵管受力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刘俊新;非饱和渗流条件下红层路堤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孙伟;高速公路路堤拓宽地基性状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开强;饱和尾矿砂地基上高填黄土路堤变形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任红珠;人工特高筑填路堤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刘兆生;路堤工程抗震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宿金成;加宽路堤变形及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吴伟;路堤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辉辉;广元至陕川界高速公路新旧路堤搭接段变形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安航;加筋土路堤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梅神兵;拓宽路堤变形性状的非线性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9 占宏;高速公路零征地拓宽路堤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周赞良;桩承式路堤承载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6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56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