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位移-应力多元信息的公路隧道智能反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7 09:57

  本文选题:自动化采集系统 + 联合反演 ; 参考:《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1期


【摘要】:考虑到位移反演单一控制条件的局限性,文章提出基于位移-应力的多元信息联合智能反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差异进化算法(DE算法)的控制变量少、收敛速度快、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将自动化采集系统与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对隧道施_T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反馈、分析。文章以抚松隧道工程为例,首先根据抚松隧道的地质和施工设计特点,在ZK276+354断面处布设传感器,采集施工过程中的测点位移、应力等数据;然后建立复杂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设计25组正交方案进行正算,通过极差分析和拟合方法建立围岩各参数与位移值、应力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回归模型;联合传感器监测数据和常规监测数据进行位移-应力反分析,搜索获得准确的围岩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联合反演方法可以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 of single control condition of displacement inver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joint intelligent invers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multi-information of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DE), such as less control variables, fast convergence speed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the automatic acquisition system is combined with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monitor, feedback and analyze the tunneling T process in real time. This paper takes the Fusong tunnel project as an example.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Fusong tunnel, sensors are arranged at the section of ZK276 354 to collect the data of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n, the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fine numer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25 groups of orthogonal schemes are designed to carry out positive calculation, and the regression model of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displacement value and stress value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range analysis and fitting method. Displacement-stress invers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combining sensor monitoring data with conventional monitoring data, and accurat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 inversion method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道桥所;吉林交通规划设计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YB03,3132013315) 大连市交通科技项目(2011-10) 吉林省交通厅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12-1-6)
【分类号】:U4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矗;崔培奎;许春影;;探讨自动化采集技术在交调中的重要意义[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09期

2 潘松庆;测绘数据的自动化采集[J];河海科技进展;1994年01期

3 舒文武;;水情自动化采集系统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年03期

4 刘晓虹,王保欣,段宏;岩土野外大型试验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J];水力发电;1998年06期

5 慕晓鸽;孟永彪;李斌斌;;钢瓶检验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1年04期

6 田海河;冉志海;;基于GPRS的水情自动化采集系统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7年03期

7 张绪丰;;基于TSM Server平台的CPⅢ数据自动化采集软件的实现[J];铁道勘察;2012年05期

8 张世中;熊玉珍;董建业;;基于SMS无线传输的水库滑坡自动化采集系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9 伊尧国;危双丰;周俊召;胡松;;构建城市建筑物变形信息自动化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1期

10 耿晓光;;京密引水管理处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北京水务;200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谭恺炎;陈军琪;马金刚;;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研制与应用[A];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谭恺炎;陈军琪;马金刚;鄢江平;;大体积混凝土冷却通水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研制与应用[A];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郭广军;王海波;郑小礼;王彦伟;栾欣莉;高海峰;冯显征;;基于PDA的SURPAC地质数据自动化采集的研究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杜中闻邋通讯员 顾国云;新疆储运公司生产数据采集实现自动化[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常楠楠;农田测坑试验数据自动化采集与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知;web舆情信息自动化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陈立松;老式液压机自动化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平;土壤样品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6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56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