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沪通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8-05-09 16:19

  本文选题:公路铁路两用桥 + 健康监测系统 ; 参考:《桥梁建设》2017年04期


【摘要】:沪通长江大桥为超千米级的公铁两用特大桥,结合大桥结构特点及运营养护需求,设计研究了健康监测系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主要针对主航道桥及专用航道桥,该两桥分别布置监测点292个和109个。监测系统采用车-线-桥-环境综合监测模式,全面反映大桥的结构状况及行车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存储及管理子系统、综合报警与评估子系统及用户界面子系统。为提高监测系统的实用性,以现场养护人员易用为目标,研究了大量监测数据快速识别、修正与分析处理的方法,通过综合报警与评估的方式评判结构状态,进而为养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与BIM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大桥全寿命期的信息共享与利用,促进桥梁运营维护模式向"预见修"的方向发展。
[Abstract]:Hut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is a super-kilometer bridge of both road and railway. Th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is designed and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is mainly aimed at the main waterway bridge and the special waterway bridge. The two bridges have 292 monitoring points and 109 monitoring points respectively. The monitoring system adopts vehicle-line-bridge-environment integrated monitoring mode to reflect the structure and driving state of the bridge. The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es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subsystem,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subsystem, comprehensive alarm and evaluation subsystem and user interface sub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the methods of rapid identification, correction and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monitoring data are studied, and the structural state is evaluated by comprehensive alarm and evaluation. And the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aintenance work. By combining with BIM management system,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bridge lifetime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mode of bridg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ill be developed towards "foreseeable repair".
【作者单位】: 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重大科研项目(2014G004-B、2015G006-J)~~
【分类号】:U4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永朝,郑翰献,俞菊虎,杨骊先,孙炳楠;钱江四桥桥梁实时健康监测系统开发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1期

2 曹映泓;李健;梁勇;周颖;;健康监测系统数据的信息提取——利用挠度和应变监测值估算通行荷载重量[J];桥梁建设;2009年03期

3 宗周红;孙建林;徐立群;夏樟华;;下白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铁道学报;2009年05期

4 韩亚娜;;有关健康监测系统合理总体构架和数据采集模式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0年03期

5 李子春;杨雅勋;郝宪武;;金水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研究[J];铁道建筑;2010年08期

6 李利强;;河北省海儿洼桥健康监测系统应用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0年05期

7 谢军;刘文峰;李乐;;海儿洼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8期

8 殷鹏雷;;宁波市明州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3年21期

9 倪宝艳;沈志荣;汤士良;;杭州湾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初探[J];工程与建设;2007年03期

10 胡顺仁;陈伟民;章鹏;黄晓微;;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差错控制技术研究[J];世界桥梁;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棵;张雪松;李富财;;重庆渝澳轻轨桥健康监测系统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武焕陵;崔冰;唐亮;李乔;;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健康监测系统[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黄文有;刘泽佳;黄成造;汤立群;刘逸平;罗涛;王敬玮;杨宗胜;;骝岗大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监测分析[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郭健;陈勇;孙炳楠;楼文娟;;钱江四桥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关键性问题及损伤识别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刘泽佳;汤立群;刘逸平;何庭蕙;蒋震宇;;集中式桥梁长期健康监测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杨晓明;米雅妹;;混凝土桥梁材料性能退化监测系统[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7 刘文峰;张劲泉;何玉珊;魏忠;;公路桥梁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的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文峰;张劲泉;何玉珊;魏忠;;公路桥梁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的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琳;邓年春;周庠天;;基于labwindows/cvi的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利民;孙智;淡丹辉;张启伟;于刚;;我国大跨度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许先庆 李学华;鄱阳湖大桥建成在线健康监测系统[N];九江日报;2008年

2 付丽;军山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投入运营[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通讯员 付丽;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长期健康监测系统投入运营[N];人民铁道;2011年

4 本报记者 田翔;港珠澳大桥将建最大规模健康监测系统[N];中国交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晓尧;红枫湖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永前;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若林;桥梁实时在线检测与健康监测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英华;基于长期健康监测的连续刚构梁桥的性能分析与演化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宋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主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珠江黄埔大桥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高翔宇;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预警阈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武峗瑜;千厮门大桥健康监测系统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张波;梅山过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D];东北大学;2008年

5 雷园;关头坝大桥变形监测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吕恩荣;光纤光栅技术在蚌埠淮河桥健康监测中的工程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侯攀;自锚式悬索桥健康监测系统监测信息处理与状态评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8 毛成林;太平庄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帅宗义;高速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何天宝;重庆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6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66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d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