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山地城市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20:15

  本文选题:浅埋 + 大跨度双连拱隧道 ; 参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S1期


【摘要】:城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工程南侧主线隧道下穿、侧穿市政府办公楼,邻近戴笠公馆等建筑物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建立了三维办公楼框架模型、三维地质地层模型和三维曲线连拱隧道模型,对双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的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及开挖后地表建筑物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下穿隧道开挖过程中,框架结构桩基的沉降变形值受距隧道轴线的距离及开挖步的影响较大,而水平变形值受开挖步的影响较大,受距隧道轴线距离的影响较小;隧道开挖将使框架结构底部地基梁的轴向力和弯矩发生较大变化,使桩的轴向力略微增加,弯矩略微变化。
[Abstract]: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ngineering safety of shallow-buried tunnel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In the background of Chongqing Zengjiayanyan Jialing River Bridge Project, which runs through the main tunnel of the south side of the city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and adjacent to the Daili residence, a three-dimensional office building frame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FLAC3D. In this paper, the deformation law of adjacent buildings in the excavation process of double-arch tunnel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orce of the surface buildings after excavation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and stratigraphic mode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curved multi-arch tunne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value of pile foundation of frame structur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distance from the tunnel axis and the excavation step, while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valu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excavation step,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tunnel axis line to the settlement deformation value of the frame structure pile foundation is less. The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will change the axial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of the foundation beam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make the axial force of the pile increase slightly and the bending moment change slightly.
【作者单位】: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574)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4jcyj A30020)
【分类号】:U4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汉武;;论我国城市既有建筑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科技;2011年S1期

2 张凤桐,杜海金,王改成;既有建筑物直接增层勘察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煤炭工程;2002年10期

3 邓浩;对既有建筑物检测鉴定的思考[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5期

4 潘泓;;既有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检验[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5 吕勇刚;赵传凯;徐赞云;;浅析建筑检测鉴定工作中的问题[J];江西建材;2008年03期

6 黄徐宠;;既有建筑物质量事故表现及原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10期

7 李文丽;;既有建筑物整体平移施工控制技术[J];天津建设科技;2010年02期

8 林在豪;;在既有建筑物中改建分布式供能工程的分析——上海花园饭店分布式供能改建工程介绍[J];上海节能;2010年09期

9 范红伟;毛龙泉;陈亮;黄有亮;;既有建筑物常态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解决的关键问题[J];建筑;2010年19期

10 王永;;如何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分户改造[J];科技风;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传凯;;浅述既有建筑物检测、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翟刚;;如何防止析碱对既有建筑物及装饰面的侵蚀[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谭方兰;;既有建筑物增设电梯的连接设计[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彦斌;;隧道与基坑对既有建筑物影响叠加分析[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廖伟;张彬;;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影响的分析概述[A];广东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海文;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通讯员 李挺;广东既有建筑检测即将启用统一标准[N];广东建设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韩睿华;城市楼宇绿色改造之全新模式[N];中国建设报;2011年

4 曹莉;建设部部署“五一”安全管理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文涛;城市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及安全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梅;地铁隧道对上部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及加固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鹏;既有建筑物输配水系统节水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贾荣强;既有建筑物中混凝土结构病害检测与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王玉柱;高压旋喷桩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的方案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章凯;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结构可靠度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4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84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