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熵理论的多类型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规划
本文选题:电动汽车 + 充电站规划 ; 参考:《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年09期
【摘要】:基于最大熵理论,提出一种多类型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本文在分析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充换电方式的特点后,定义电动汽车分布熵描述电动汽车充电站容量分布与充电负荷的重合程度,采用多目标方式建立多类型电动汽车充换电规划模型;定义不同目标的满意度函数,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一个25节点的路网图,与仅考虑投资收益目标而不考虑均衡度的最小投资收益差法进行对比,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maximum entropy theory, a multi-type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planning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fter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harging and changing modes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distribution entropy of electric vehicles is defined to describe the coincidence degree between the capacity distribution of charging stations and charging loads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multi-objective model for charging and exchan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atisfaction function of different targets is defined,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Finally, a 25-node road network diagram is compared with the minimum investment income difference method, which only considers the investment return target but not the equilibrium degree, and illu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101)
【分类号】:U49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小慧;刘锴;左志;;考虑时空间限制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2 罗卓伟;胡泽春;宋永华;杨霞;占恺峤;吴俊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3 葛少云;冯亮;刘洪;王龙;;考虑电量分布及行驶里程的高速公路充电站规划[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7期
4 钱斌;石东源;谢平平;朱林;;电动公交车换电站—电池充电站优化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2期
5 葛少云;冯亮;刘洪;王龙;;考虑用户便捷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4年02期
6 徐志丹;;充换电设施在城市电网中的规划与建设[J];电气应用;2013年S1期
7 陈光;毛召磊;李济沅;王东举;周浩;孙可;;计及碳排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多目标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7期
8 吴万禄;韦钢;李作明;朱昊;;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J];电力与能源;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卓伟;胡泽春;宋永华;徐智威;阳岳希;刘辉;;大规模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控制及容量效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0期
2 鞠平;秦川;黄桦;吴峰;金宇清;;面向智能电网的建模研究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3 徐智威;胡泽春;宋永华;罗卓伟;占恺峤;石恒;;充电站内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1期
4 张秉良;孙玉田;李建祥;;电动汽车的电网调峰模型及效益分析[J];供用电;2012年01期
5 曾正;赵荣祥;杨欢;金磊;;电动汽车高渗透率的应对策略及换电站的最优规划[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9期
6 刘鹏;刘瑞叶;白雪峰;郭志忠;;基于扩散理论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9期
7 张志伟;顾丹珍;;电动汽车充电策略综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田文奇;和敬涵;姜久春;牛利勇;王小君;;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的电动汽车换电池站充电调度多目标优化[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9 李秋硕;肖湘宁;郭静;刘琳;;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12期
10 贺鹏;徐虹;艾欣;;电动汽车日充电负荷需求模型比较分析[J];电力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段卫国;雷金勇;董旭柱;胡泽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负荷计算[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冯利民;李群英;姚志忠;李成钢;;基于电动汽车集中充电的风电消纳模式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雷金勇;段卫国;董旭柱;胡泽春;;充电模式下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深圳市电动汽车负荷计算[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锴;李昂;孙小慧;;不确定性交通新能源供应基础设施规划和应用——以大连市新机场沿岸商务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穆云飞;含风电场及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苗轶群;含电动汽车及换电站的微网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维戈;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抒祥;减排约束下电力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田文奇;基于时空双尺度的电动汽车换电站有序充电调度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刘继东;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效益评估与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蒋毅舟;规模化电动汽车用电需求的空间分布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钟童科;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为及其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周利梅;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选址规划布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韩洪兴;含有微电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配电网规划[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王倩;电动汽车充电站对电网的影响与运营经济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王阳;纯电动公交车充电需求特性及充电设施规划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王辉;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与运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震坡;孙逢春;林程;;电动公交客车充电站容量需求预测与仿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 张宾;郭连兑;崔忠彬;谢永才;陈全世;;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电压特性[J];电池工业;2009年06期
3 赵渊;周家启;刘志宏;;大电网可靠性的序贯和非序贯蒙特卡洛仿真的收敛性分析及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4 孙小慧;刘锴;左志;;考虑时空间限制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5 康继光;卫振林;程丹明;徐凡;;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5期
6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董朝阳;辛建波;;计及电动汽车和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随机经济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0期
7 吴春阳;黎灿兵;杜力;曹一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4期
8 赵俊华;文福拴;杨爱民;辛建波;;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调度与控制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9 陈良亮;张浩;倪峰;朱金大;;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10 于大洋;宋曙光;张波;韩学山;;区域电网电动汽车充电与风电协同调度的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自发;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配电网络规划与优化运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岳芳;上班出行行为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国良;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J];机电信息;2004年14期
2 涂东晓;电动汽车“快跑”[J];新财经;2004年03期
3 张煜,张春润,资新运,姜大海;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汽车电器;2004年09期
4 ;天津加紧研发电动汽车[J];中国能源;2004年09期
5 ;科博会上的电动汽车[J];科技潮;2004年07期
6 张军;电动汽车“大卸八块”[J];科技潮;2004年10期
7 李喜超;;突破产业桎梏——论电动汽车标准化[J];时代汽车;2005年05期
8 王宇宁 ,姚磊 ,王艳丽;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J];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09期
9 苏晓洲;湖南电动汽车实用化攻关取得新突破[J];汽车电器;2005年09期
10 ;我国自主研制的电动汽车跃上新台阶[J];汽车电器;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国川;朱小平;王宗社;;电动技术在卡车上的应用[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宗义;;河南省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建议[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玉鑫;;电动汽车研究与发展现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瞿文龙;;使用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作为基站应急电源的初步设想[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生文;刘志远;刘海峰;;电动汽车剩余行驶里程估计与仿真方法的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林;;十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及共性关键技术 《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简介[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电机专业委员会二○○一年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文娟;李朗如;;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有限元分析[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10 白文杰;孙立清;常玉华;王志福;;串行通信及其在电动汽车仿真的应用[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钢;奥地利:电动汽车明年起上路[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9年
2 记者 尹江勇;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N];河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杜鹏;满足我市推广电动汽车需求[N];黄石日报;2010年
4 朱忠东 杨炳荣;18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将在漳投建[N];闽南日报;2010年
5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许毅蒙;服务国家战略 支持产业转型 加快电动汽车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1年
6 史德;电动汽车如何一绿到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7 记者 彭源长;中德将统一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N];中国电力报;2014年
8 徐瑶译;美国电动汽车市场渐趋繁荣 上半年销售逾5万辆[N];中国电力报;2014年
9 本报特约撰稿 黄劏劏 本报见习记者 刘炎林;杭州电动汽车充换电计费技术“领跑”市场[N];中国能源报;2014年
10 刘娟 李亚杰;电动汽车为何遭遇“障碍”[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积勇;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付翔;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于强强;基于行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与服务容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田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7 李秋硕;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电能有序利用模型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姚伟锋;考虑电动汽车广泛接入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策略[D];浙江大学;2014年
9 陆凌蓉;可入网电动汽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张翔;电动汽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阳;轮式驱动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俞志文;微型电动汽车用直流无刷电机的驱动器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石舒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新磊;电动汽车总体设计及性能仿真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霍风利;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菁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多方博弈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于滢;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亚辉;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嘉悦;电动汽车有源在线绝缘监测装置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姚泽胜;电动汽车用串励直流电机控制原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8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8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