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倾角传感器的移动通信铁塔形变预警系统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伺服式倾角仪的桥梁挠度和转角监测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14年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移动通信铁塔形变预警系统设计
赵猛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通信行业的依赖也不断加强,特别是随着3G、4G网络的大面积覆盖,移动基站数量不断增加。通信铁塔作为重要的辅助设备,在移动基站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到了通信网络的质量和寿命。为延长通信铁塔的使用寿命,通信铁塔在设计、生产、安装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定。但地壳运动、人为施工、天气环境等无法预计的因素依然会影响移动通信基站的运行安全。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通信铁塔,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倾斜或形变,甚至导致铁塔坍塌的严重事故。近年来铁塔倒坍塌故时有发生,事后的事故调查报告显示,铁塔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并非铁塔质量问题,而是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引起的。 通信铁塔维护难度大,而目前通信行业没有针对移动通信铁塔进行精准、量化的维护方案,铁塔维护大多采用铅垂仪等人工方式进行简单检测,,检查铁塔是否存在表面物理损坏,如铁塔倾斜、钢结构生锈或变形、螺丝松动、螺帽丢失等。而随着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加,移动铁塔维护难度不断增加。由于以上原因研发一种能够长期有效实现铁塔形变检测的办法,并提供实时预警的监测系统十分必要。本文针对移动通信铁塔设计了一种智能铁塔形变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内容如下: (1)铁塔形变监测节点的设计与开发。研制了铁塔形变监测节点,通过软、硬件的优化设计实现了节点的低功耗、低成本、高精度和小型化,通过有线、无线两套方案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对形变监测模块的要求,并实现了对雷电、雨雪、电磁干扰预防和屏蔽。 (2)铁塔形变监测系统组网设计。本文借用物联网思想,并针对移动通信现有条件,及多次测试数据结果,设计并优化了无线通信协议。设计了用于组网的GSM通信模块,基站GSM通信模块接收到形变数据后,利用移动网络通过GPRS方式传输至监测中心,实现了C/S模式监测网络的组建。 (3)铁塔形变智能监测软件的设计。上位机监测软件具有数据接收、显示、储存和分析预警等功能。监测软件接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将数据进行分析储存,并以图形化方式,形象的展示给用户,当铁塔发生形变后,自动以短消息的方式向铁塔维护人员发送预警。 本文所开发的移动通信铁塔形变监测系统,实现了监测节点低功耗长期可靠运行,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和小型化设计,使其更有利于大量推广,并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的铁塔监测系统。即使在雨雪、雷电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均能正常工作,达到了项目设计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12;TN92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吕英华;李子伟;丘四海;杨文翰;刘宁;刘吉克;;移动通信铁塔直击雷电流分布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刘峥;张翼;李振;付强;;制导雷达角度测量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5期
3 范寒柏;谢汉华;;铁塔倾斜实时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1年07期
4 孙亭;杨永田;李立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6期
5 何小虎;李现明;;基于STC12C5410AD单片机的倾角监控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年10期
6 陆耀宇;黄立波;;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5年06期
7 王志林;路玉滨;;倾角传感器的特性分析与测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周姣;蒋求生;;SCA100T角度传感器在角度测量系统中的设计[J];科技风;2009年11期
9 侯旭明;通讯铁塔倒塌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年05期
10 田志军;;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同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软件;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先龙;基于伺服式倾角仪的桥梁挠度和转角监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2 刘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珂;方勇;;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防盗系统的实现方案[J];安防科技;2007年05期
2 庞娜;程德福;;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韩丽英;翁俊超;刘智;杨阳;;微型无人机群空空数据链协议建模与仿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李文江;魏娟;;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低功耗设计[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孙长伟;王艳春;;基于ZigBee的无线智能照明系统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6 张文祥;马银花;;基于梯度和剩余能量的WSN路由算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8期
7 郝晓弘;王瑛辉;康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4期
8 刘川来;张典;宁通;;基于Zig Bee技术的家庭安防网络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1期
9 杜小文;褚金奎;缪新颖;郭庆;;基于Zig Bee技术的大坝安全监测WSNs节点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12期
10 周素茵;章云;曾斌;;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现代温室中的应用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宝大力;朱勇;德爱玲;;Wibree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樊冰;周雪芳;;基于ZigBee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饶星;尹在哲;裘卫东;郑健;;基于ZigBee技术的放射源保安系统[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龚江涛;陈金鹰;方根平;;Zigbee技术特点及其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阳振宇;;能量感知路由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凯;彭瑜;郑丽国;黄冠宇;;基于ZigBee无线水表自动抄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心泉;左芸;凌志浩;;基于ZigBee网络节点的软件无线下载探讨[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徐志远;许贺楠;凌志浩;;JN5121无线控制器芯片的功能剖析及其应用探讨[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盛慧;邓志东;裴忠民;;无线传感器网络室内空气污染物节点的硬件设计与实现[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刚;何斌;沈润杰;;基于簇间多跳的非均匀分簇LEUC算法[A];虚拟运营与云计算——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颖;复杂装备智能机内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家曦;无传感器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位置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金鹰;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传输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吉云;混沌密码在无线传感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贾玉福;基于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建辉;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卫亚;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高速公路恶劣气象监测及交通控制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王雷;数字智能三分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9 黄金鑫;基于空间电磁能的无线传感器自供能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左芸;工业无线mesh网络若干技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江涛;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模型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中伟;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涛;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马跃其;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潘涛;基于ZigBee传感器网络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华蕊;基于ATmega128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昕;基于ZigBee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主控中心的软件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鲁洋;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平;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聚类的分布式算法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龚剑;汽车不良驾驶行为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刘云;;网格移动的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部署算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蔺智挺;赵保华;屈玉贵;柏荣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态树型结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3 孙其博;刘杰;黎羴;范春晓;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孙雨耕,张静,孙永进,房朝晖;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5 唐春晓;李恩邦;李志平;李淳;王玮;;一种远距离激光位移/挠度测量系统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9期
6 王跃林,蒋睿,徐义刚;利用砷化镓霍尔器件制造角度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1991年03期
7 杨建春,陈伟民;桥梁结构状态参数监测技术研究现状[J];传感器技术;2004年03期
8 董辉,陈伟民,符欲梅,夏哲;一种激光图像挠度测量方法[J];传感器技术;2004年10期
9 韩宏,吴嘉澍;基于加速度计的数字式倾角仪的设计[J];传感器技术;2005年04期
10 杨建春;陈伟民;;连通管式光电液位传感器在桥梁挠度监测中的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臣;高速机动目标雷达信号参数估计与成像处理[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磊;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中挠度测量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慈勤蓬,杨鹤立;汽车四轮定位装置及倾角传感器的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2年09期
2 吴颖,宋延辉,苏维嘉;液体摆倾角传感器的研究[J];煤矿机械;2004年06期
3 朴林华,张伟,张金铎,张福学;加速度对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影响机理的探讨[J];传感器技术;2004年07期
4 范茂彦,张丽芳;抑制加速度干扰式倾角传感器研制[J];传感器技术;2004年11期
5 张忠华,苏维嘉,臧蕾;倾角传感器的智能化实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6 陈洁,芮延年,张健;基于模糊灰色理论单轴力平衡式倾角传感器可靠性的评价[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年04期
7 林宇;段成丽;朴林华;张福学;;气体摆式两维倾角传感器的结构与信号处理[J];压电与声光;2006年01期
8 刘洪祥;高国伟;;自动调零伺服器倾角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J];传感器世界;2006年04期
9 林宇;朴林华;张福学;;全方位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的结构原理[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05期
10 喻言;张春巍;李芦钰;欧进萍;;大型铺管船吊钩摆动监测的无线倾角传感器集成与测试[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瑜;付敬奇;朱晓锦;;双轴倾角传感器耦合干扰的补偿[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郑永红;彭世锍;;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腔体流场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王新明;;高精度倾角传感器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郑永红;黄小丽;靳映霞;张福学;;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流场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进军;温志渝;文方;王武;;液态电极电容式倾角传感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陈进军;温志渝;文方;王武;;液态电极电容式倾角传感器[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7 廖学兵;张德宝;余英明;赵凌;;倾角传感器在高精度火炮数字水平仪的应用[A];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蔡明伦;蔡烽;石爱国;;基于膜电位倾角传感器的船舶姿态测量[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郭培源;曲世海;马战海;李锐;周膺;刘忠轩;陈文华;杨哲;封晓亮;;自主飞行空中机器人设计方案[A];2004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国电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永红;气体摆式倾角传感器的敏感机理及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达磊;一种基于电感变化的倾角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林大为;高精度无线倾角传感器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1年
3 邵晓敏;全量程无线倾角传感器设计[D];上海大学;2012年
4 蒋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光纤光栅拉力和倾角传感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崔建伟;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字滤波器、倾角传感器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黄忠来;倾角传感器信号的小波分析与处理[D];贵州大学;2008年
7 吕华琳;一种基于MEMS的光电倾角传感器的设计及仿真[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庞勤;基于FPGA的倾角传感器信号处理[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李桂良;基于无线倾角传感器测量桥梁挠度的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常佩;标杆自动垂直平衡仪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伺服式倾角仪的桥梁挠度和转角监测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