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缓倾岩层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5 21:13

  本文选题:缓倾岩层隧道 + 风险指标体系 ; 参考:《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8期


【摘要】:基于熵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缓倾岩层隧道的施工风险评价与对策进行研究。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建立针对缓倾岩层隧道的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风险评价中,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3DEC判断围岩及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对策。实践表明,针对缓倾岩层隧道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结合定量数值模型分析,有效提高评估施工风险的可靠程度与支护设计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以期减少安全事故。
[Abstract]:Based on entropy metho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ently inclined rock tunnel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index system of construction risk evaluation for gently inclined rock tunnel is established. The entropy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re applied to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support system is judged by using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3DEC. Provide basis for risk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risk assessmen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risk aversion are put forwar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support design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combining the quantitative numerical model analysis with the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gently inclined rock tunne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afety accidents.
【作者单位】: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2011KF4)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0G016-H)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208437)
【分类号】:U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鹏;吉锋;温书亿;;隧道水平岩层变形破坏机制的模拟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3期

2 付立家;李海鹰;谢世平;;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隧道;2015年01期

3 王亚琼;周绍文;孙铁军;杨晓华;;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公路隧道结构健康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12期

4 周正兵;孙璐;李易峰;肖峰;;基于AHP和模糊熵的高速公路隧道重要度评价[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2年04期

5 李辉;郑余朝;李俊松;;ANP_FE技术在地铁隧道近接施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2年12期

6 李丹;夏彬伟;陈浩;白世伟;;缓倾角层理各向异性岩体隧道稳定性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7 刘鹏;张俊;韩永昌;何军;马坤;;东兴场隧道水平岩层变形破坏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汶文钊;;横山隧道水平岩层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措施[J];铁道标准设计;2009年S1期

9 冯文凯;石豫川;王兴平;何川;;高速公路隧道水平层状围岩支护优化[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清龙;缓倾岩层隧道塌方机理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绍文;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健康状况评价方法[D];长安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阿玲;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梁文静;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地位再评价的荟萃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佳权;;缓倾状顺层岩石边坡冰胀作用失稳初探[J];贵州水力发电;2009年03期

2 王佳权;段竹;;试论缓倾顺层岩石边坡整体失稳之成因[J];贵州地质;2009年02期

3 董好刚;彭轩明;陈州丰;刘广宁;霍志涛;;缓倾层状高边坡典型破坏模式及宏观判据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8期

4 卢海峰;陈从新;袁从华;于洪丹;沈强;;巴东组红层软岩缓倾顺层边坡破坏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5 胡耀飞;张勇;靳晓光;;基于现场实测的缓倾硬性结构面连通率统计[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4期

6 祁生文;伍法权;常中华;刘海燕;司维兵;;三峡地区奉节县城缓倾层状岸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祁生文;伍法权;常中华;刘海燕;司维兵;;三峡地区奉节县城缓倾层状岸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权利;缓倾滑坡中承压水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玲;重庆地区缓倾顺向泥岩斜坡稳定性判别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严长城;怒江马吉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裂隙发育特征及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93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93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