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不平顺激励作用下悬浮隧道锚索的动力响应
本文选题:悬浮隧道 + 锚索 ; 参考:《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5期
【摘要】:为了研究悬浮隧道锚索在路面不平顺激励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在锚索振动方程中考虑了锚索的垂度效应,建立了锚索在路面不平顺激励作用下的非线性振动方程,分别运用虚拟激励法和龙格-库塔积分法对悬浮隧道锚索的振动响应进行了频域分析和时程分析,并讨论了锚索阻尼比、初张力、轨道功率谱和车速对其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锚索振动系统的初张力、阻尼比越大,锚索的位移功率谱密度就越小;随着车速的增加,锚索跨中位移逐渐变大;由于等效线性化的影响,频域分析得到的位移均方根比时域分析得到的位移均方根要偏小一些。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tunnel anchor cable under the action of road surface irregularity,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ag effect of anchor cable in the vibration equation of anchor cable, and establishes the nonlinear vibration equation of anchor cable under the action of road surface irregularity excitation. The vibration response of suspension tunnel Anchorage cable is analyzed in frequency domain and time history by using virtual excitation method and Runge-Kutta integra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cable damping ratio, initial tension, track power spectrum and speed on the vibration response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initial tension and damping ratio of the cable vibration system, the smaller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anchor cable, the larger the displacement in the span of the anchor cable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speed, and the more the effect of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is. The displacement RMS obtained by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is smaller than that by time domain analysi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工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672194,11172334)
【分类号】:U45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贻强,薛静平;悬浮隧道在国内外的研究[J];中外公路;2002年06期
2 董满生;葛斐;惠磊;洪友士;;水中悬浮隧道研究进展[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4期
3 王广地;周晓军;高波;;水下悬浮隧道波流荷载分析研究[J];铁道建筑;2007年10期
4 麦继婷;关宝树;;悬浮隧道[J];隧道建设;2007年05期
5 吕国昌;;颠覆传统桥梁印象 千岛湖将建世界首座悬浮隧道[J];今日科技;2007年11期
6 马军庆;;水中悬浮隧道研究现状[J];中国港湾建设;2008年06期
7 王长春;;水中悬浮隧道方案可行性初探[J];北方交通;2008年02期
8 秦银刚;周生国;周晓军;;多跨悬浮隧道合理支撑间距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9 麦继婷;杨显成;关宝树;;悬浮隧道在波流作用下的响应分析[J];铁道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中悬浮隧道风险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惠磊;葛斐;洪友士;;水中悬浮隧道在均匀来流作用下的动力响应[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龙旭;葛斐;王雷;洪友士;;不同浮重比的水中悬浮隧道在波流载荷下的动力响应[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3 陆维;葛斐;王雷;龙旭;洪友士;;不同浮重比水中悬浮隧道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肖剑;黄国君;;岸桥连接方式对水中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5 张文福;陈春磊;计静;刘迎春;;水中悬浮隧道动力特性的仿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6 罗刚;周晓军;;基于APDL的悬浮隧道管段的可靠度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立万;上海对水中悬浮隧道进行可行性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赢;冲击荷载作用下悬浮隧道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王广地;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结构响应的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秦银刚;洋流涡激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稳定性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麦继婷;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的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孙胜男;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晁春峰;悬浮隧道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干ng;水下悬浮隧道的空间分析与节段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祥金;悬浮隧道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杜凤;悬浮隧道水下工作环境动态演示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科乾;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D];浙江大学;2011年
4 疏义广;深海悬浮隧道荷载组合及效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何志;基于流固耦合的深海悬浮隧道悬浮动力响应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田雪飞;内波和海流联合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及振动控制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邓荣荣;海湾悬浮隧道运营期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李满;地震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管体的动力响应[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杨国彬;水下悬浮隧道缆索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徐国勇;悬浮隧道结构选型关键参数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98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9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