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车载自组网中路况信息获取的路由协议与动态路径选择算法

发布时间:2018-05-20 14:34

  本文选题:车载自组网 + 信息获取 ; 参考:《东华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车辆数目的迅猛增长使得道路资源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因此交通路况的监测与车辆行驶路径选择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两方面,研究了通过车载自组织网络获取路况信息的路由协议,并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路径选择算法,尽可能的帮助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及时避开拥堵路段。本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获取固定路段相应路况信息的路由协议。在驾驶者获得一条初始路径之后要监测这条初始路径上各个路段的实时交通状态变化,源车辆节点在发送信息获取路由请求时,需要在其中加入想监测的路段ID信息,即初始路径各个路段的ID,这样便只有在这些路段上面行驶的车辆才会回应源车辆节点的路由请求并与之建立路由连接回传数据。整个数据传输的路由过程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改进的AODV路由协议,在基于广播机制的AODV路由协议中加入固定链路的ID,以便更快的寻找中继车辆转发节点,并且更有针对性的收集路段信息。其次,在路况信息获取的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是一种修正式的递归方法,旨在使得车辆在预测到可能出现拥堵的路段后,可以及时地修正原有路径以避开拥堵。当源节点收集到初始路段路况信息之后,通过分析预测模型可以知道这些路段在未来的交通状态变化,那么源车辆节点只对可能拥堵的路段进行重新规划。另外,本论文还提出了一种时间比较机制,通过比较预估的绕路时间和拥堵恢复时间来判断源节点车辆是否在原地等待拥堵恢复,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后,本论文针对以上两个部分进行了软件仿真和数值仿真,说明了改进后的AODV路由协议在包传输率、延迟等方面表现更加优越,并且动态的路径选择算法更加贴合于实际,最后总结了研究内容仍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工作。
[Abstract]: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urban traffic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With the rapid construction of cities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vehicl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oad resources and urban traffic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monitoring of traffic conditions and the choice of vehicle paths are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s. Aiming at these two aspec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uting protocol to obtain the roa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vehicle-borne ad hoc network, and proposes a dynamic path selection algorithm to help the driver avoid the congested section of the road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opose a routing protocol to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of fixed road sections. After the driver acquires an initial path, the real-time traffic state of each section on the initial path is monitored. When the source vehicle node sends information to obtain the route request, it needs to add the section ID information to it. That is, the IDs of each section of the initial path, so that only the vehicles driving on these sections will respond to the routing request of the source vehicle node and establish a route connection with them to transmit the data back. The whole routing process of data transmission is an improved AODV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fixed link IDD is added to the AODV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broadcast mechanism in order to find the relay vehicle forwarding node more quickly. And more targeted collection of road information. Secondly, a dynamic path sel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roa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he algorithm is a formal recursive method which aims to make the vehicle correct the original path in time to avoid the congestion after predicting the possible congestion. After the source node collects the initial road condition information, the traffic state changes in the future can be known by analyzing the prediction model, so the source vehicle node can only replan the possible congested road section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time comparison mechanism, by comparing the estimated bypass time and congestion recovery tim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ource node vehicle is waiting for congestion recovery in situ, making the whole proces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Finally, the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above two parts, which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ODV routing protocol is more superior in packet transmission rate, delay and so on, and the dynamic path selection algorithm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follow-up work.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5;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翎,熊前兴;常用路由协议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S1期

2 董超;倪明放;田畅;;层次分析法用于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9期

3 梁林;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0期

4 宋早迪;蒋秀波;张日飞;;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的选择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S1期

5 刘作学;代健美;盛懿君;王子凡;;一种轻量化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装备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刘凯歌;;基于扩散搜索的DSR路由协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2期

7 陈湘平;房莉;;基于“票”的多路径QoS路由协议[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5期

8 杨水根;张宏科;苏伟;;基于掌形积分的路由协议仿真与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刘勇;林亚平;胡玉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开发及改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9期

10 於时才;张冠阳;;基于综合准则的无线Mesh网络跨层路由协议[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阳泽;刘平香;;水声网络自重组中两种路由协议比较[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向征;方旭明;;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墉懋;傅仲逑;;DSR路由协议优化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程晓峰;卢泽新;张晓哲;莫敦运;;基于路由协议支持的网络感知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红;徐光侠;范时平;;一种安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协议[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应俊;吴哲夫;乐孜纯;;基于OPNET的DSR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国风;王建新;;基于Hop的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为供稿;构建辽宁移动骨干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庞迪;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金桦;路由协议一样影响速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融合网络将主导一切[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宽带网络测试平台 ——Adtech AX/4000[N];网络世界;2003年

6 ;三星secuiWALL 防火墙让网络永不停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甄岩邋武穆清;无处不在的无线Mesh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东杰;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春飞;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宏宇;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星歌;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韩挺;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潘大为;能量有效的WSNs路由协议与分布式调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凯;无线Mesh网络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学梅;Ad Hoc网络的移动管理及其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林;基于伽玛分布的喷洒等待路由协议[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梁玉珠;基于动态分簇的低能耗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卢志强;基于基础设施辅助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吉纯;Ad Hoc网络备份路由协议及其嵌入式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5 王静涵;基于Contiki操作系统的RPL路由协议能耗均衡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吴三柱;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树路由协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琦;移动传感器网络三维空间路由协议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姜小荣;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巩彩红;基于微分—蚁群算法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中岳;一种利用节点移动信息的空基自组网路由协议[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15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15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