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改性固化脱水淤泥路用性能试验
本文选题:固化淤泥 + 水泥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11期
【摘要】:针对无法用作路基填料的对武汉东湖疏浚淤泥,结合专利技术"清淤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处理方法",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处理.考虑压实度、水泥掺量、养护龄期等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水泥改性固化土强度、压缩性和水稳定性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固化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较固化土稍有降低,加州承载比(CBR)、无侧限抗压强度qu、压缩系数a1-2在养护初期(7d)较固化土已有显著的增加,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CBR、无侧限抗压强度继续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水泥掺量对CBR、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拐点(分别为4%和2%),超过拐点后,各指标的增长率较小;养护龄期、水泥掺量的增加并不能引起压缩系数a1-2的明显降低;提高压实度和水泥掺量对改性固化土的水稳定性均有改善作用,但经济性差,而延长养护龄期有更明显的效果.结合扫描电镜图像,对水泥改善固化土性能的机理进行分析.
[Abstract]:Aiming at the dredged sludge of Donghu Lake, Wuhan, which can not be used as subgrade filler, combined with patent technology "dewatering and consolidation integration method of desilting mud", PC32.5 composite Portland cement was used to modify the sludge. Considering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compaction, cement content, curing age and so on, through a series of laboratory tests, the changes of strength, compressibility and water stability of cement-modified solidified soil with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and maximum dry density of the modified cured soil a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olidified soil, and the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N),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qua) and the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a1-2)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solidified soil at the early curing stage. With the extension of curing age,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continues to increase, but the increase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influence of cement content on CBR and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has obvious inflection point (4% and 2%,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rate of each index is smaller after exceeding the inflection point. In curing period, the increase of cement content can not cause the decrease of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a1-2, and the increase of compaction degree and cement content can improve the water stability of modified solidified soil, but the economy is poor, and the prolongation of curing age has more obvious effect. The mechanism of cement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of solidified soil was analyzed by SEM image.
【作者单位】: 碧桂园集团;中建三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9148) 中建三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科技项目(250000270)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伟,冯志超,张春雷,谢健;疏浚泥固化处理进行填海工程的现场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5期
2 黄新,,周国钧;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初探[J];岩土工程学报;1994年01期
3 姬凤玲,朱伟,张春雷;疏浚淤泥的土工材料化处理技术的试验与探讨[J];岩土力学;2004年12期
4 黄英豪;朱伟;张春雷;汪顺才;大木宜章;;固化淤泥重塑土力学性质及其强度来源[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5 孟庆山;杨超;雷学文;孙士玲;;武汉东湖淤泥早强固化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6 黄英豪;董婵;关云飞;詹小磊;;击实对固化淤泥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7 黄英豪;朱伟;周宣兆;张春雷;;固化淤泥压缩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0期
8 王东星;徐卫亚;;大掺量粉煤灰淤泥固化土的强度与耐久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仁钊;基于不同固化剂作用下淤泥改良前后力学性能变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荀勇;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与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2 顾士坦;;SMW工法水泥土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3 张向东,徐峥嵘,李永靖;利用粉煤灰固化风积土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3期
4 任书林;;水泥土搅拌桩强度的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宁建国;黄新;许晟;;液相环境对水泥固化土抗压强度增长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6 李琴;孙可伟;徐彬;李世萍;;土壤固化剂固化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7 吉锋;张铁军;张帅;洪振舜;;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填料化处理土的干密度变化规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谢国华;杜河清;朱书景;;新型灰渣胶材料固化疏浚淤泥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2011年01期
9 谢海澜,王清,李萍,刘娉慧;生石灰和水泥混合处理吹填土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娉慧,肖树芳,王清;外掺剂加固吹填泥浆的机理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雷;朱伟;大木宜章;;湖泊污染底泥的固化资源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张春雷;朱伟;黄英豪;刘青松;大木宜章;;固化淤泥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范公俊;朱伟;张春雷;;固化淤泥收缩性质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何桂芳;袁国明;石萍;邱弋兵;;广东省海洋倾倒区现状、问题与管理对策[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5 刘强;郝增新;谢兆行;刘莉;;旋喷桩法在老桥桩基缺陷加固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蒋小刚;;浅谈承载比(CBR)试验及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吴晓琳;;压浆法在107国道漯河境段改建工程旧路面病害处理中的应用[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田海涛;谢健;石萍;曹玲珑;王亮;;海洋疏浚泥处置现状及资源化推广探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9 张作鹏;;粉煤灰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A];2012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蔡彬权;毛天鹏;;影响红黏土路基压实度的因素[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忠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明;深圳前湾吹填淤泥固结性状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王文军;纳米矿粉水泥土固化机理及损伤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董金梅;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董平;砼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钱玉林;堤防振动沉模防渗墙材料与受力变形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邵玉芳;含腐殖酸软土的加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李峰;ZZLS生态护坡材料的劣化及其相关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杜长学;铝土矿矿泥物理力学性质及固化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李磊;污泥固化处理技术及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佳丽;海水环境对水泥加固粉煤灰强度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蒲凡;固化海涂淤泥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家春;吹填土固化结构强度增长特性的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玉婷;水泥加固红土的力学特性及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冉景太;粘土水泥浆液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侯立国;营口地区工业废料固化处理及工程应用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7 邹升升;污泥固化和焚烧及其重金属浸出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匡静;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盐渍风蚀效应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贾尚华;石灰水泥复合土固化机理及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闫强;高速公路路堤地基处治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琴;孙可伟;徐彬;李世萍;;土壤固化剂固化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J];材料导报;2011年09期
2 刘瑾,张峰君,陈晓明,完绍贞,朱文锋;新型水溶性高分子土体固化剂的性能及机理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4期
3 黄维蓉,刘大超,陈伟;QJ型土壤固化剂稳定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薛立公;ISS土壤稳定剂用于道路土基的试验研究[J];东北公路;2002年01期
5 童小东;徐敏;戴国亮;蒋永生;;某添加剂在水泥土搅拌法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曾卫东,唐雪云,何泌洲;深层搅拌法在处理泥炭质土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2期
7 邓东升;张铁军;洪振舜;;河道疏浚废弃淤泥改良土的强度变化规律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8 蔡志新;ISS土壤固化剂的工程应用[J];房材与应用;2002年02期
9 朱伟,张春雷,刘汉龙,高玉峰;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10 王振军;翁优灵;杜少文;;矿渣粉加固粉土的理论分析及路用性能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侯浩波;张发文;魏娜;;利用HAS固化剂固化尾砂胶结充填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宗寿;赵前;;石灰石基无熟料水泥的开发研究[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韩会增;邹开学;;膨胀土土质改良与路基病害整治技术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银梅;韩文峰;谌文武;;SH加固沙和黄土强度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春雷;基于水分转化模型的淤泥固化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春香;水泥—水玻璃加固软土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2 胥明;快硬高强土壤固化剂及工程施用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红梅;新型固化剂加固土的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毅;;固化土技术研究概况与应用实践[J];中国建材科技;2009年04期
2 王华奇;固化土技术及其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许佳;;固化土试验步骤解析[J];四川建材;2014年03期
4 杜仲凯,王守礼;固化土充泥袋技术在滩涂开发工程中的应用[J];水道港口;2004年03期
5 丁毅;梁岩;李乃军;;添加剂对固化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戴艳辉;王桂尧;;水泥基生态固化土水稳定性和植生性能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2年06期
7 申莉;;水泥砂浆固化土的工程特性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2期
8 王善丽;;模袋固化土围埝在天津港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7年02期
9 樊恒辉;高建恩;吴普特;娄宗科;;基于黄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固化土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7期
10 武伟;赵国民;吴炳灿;;复合固化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公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宝华;;模袋固化土海上围堰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应用[A];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海峰;模袋固化土海上围埝建造方法及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琦;固化土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孙国龙;辽宁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固化土基层技术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3 陈湘亮;泰然酶(TerraZyme)固化土技术在乡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罗莎;固化剂改良土在堤防道路上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7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3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