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InfoWorks ICM的长江隧道防洪系统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02:16

  本文选题:长江隧道 + InfoWorks ; 参考:《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07期


【摘要】: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建立隧道武昌段及其周边区域的排水系统模型,对2013年7月7日武汉长江隧道渍水事件成功进行了模拟重现。对各匝道入口龟背垫高后的现状管网和高区排水系统改造后的管网进行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模拟,发现将隧道各匝道入口路面龟背垫高0.2m可大大减少隧道积水,现状管网和高区排水系统改造后的管网能承受的最大暴雨重现期分别为4.6年和50年,说明在隧道各匝道入口加高龟背和对隧道高区排水系统的改造确实能极大提高隧道抵御渍水风险的能力,模拟分析的结果可为武汉长江隧道及其周边排水系统的规划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Abstract]:Taking Wuhan Yangtze River Tunnel as an example, the drainage system model of Wuchang sect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was established by InfoWorks ICM software. The waterlogging events of Wuhan Yangtze River Tunnel on July 7, 2013 were successfully simulated and rep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ortoise cover at the entrance of every ramp and the pipe network aft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rainage system in the high area are simulated under the different rainfall recurrence periods. It is found that 0.2m of the cushion height of the tortoise cover at the entrance of the ramp of the tunnel can greatly reduce the accumulated water in the tunnel. The maximum rainstorm recurrence periods of the current pipe network and the high area drainage system after revamping are 4.6 years and 50 years, r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waterlogging risk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elevation of Turtle Cove at the ramp entrance of the tunnel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drainage system in the high area of the tunnel.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alysis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lann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Wuhan Yangtze River tunnel and its surrounding drainage system.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长江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永胜;侯为军;;基于GIS和DEM的双阳河流域地表模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刘志生;李晶;崔凯;张莉;任晓强;;基于ArcGIS与InfoWorks的城市排水系统模拟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21期

3 张大伟;赵冬泉;陈吉宁;王浩正;王浩昌;;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模型在排水系统模拟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8年S1期

4 毛云峰;王红武;高原;樊金红;张善发;马鲁铭;;基于InfoWorks CS软件的上海市某排水系统运行现状评估[J];给水排水;2013年12期

5 岑国平,沈晋,范荣生;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6 肖明清;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概况[J];土工基础;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云;王贵作;王斌;王海涛;徐振文;;基于空间变化的栅格水文模型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王敏嫱;;基于ArcGIS和DEM在水文流域模拟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1年04期

3 王梦恕;孙谋;谭忠盛;;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修建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4 马立山;姚力;张海平;郝彩侠;杨国丽;;利用DEM划分雨水汇水面积的方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5期

5 汤伟;郭胜娟;;降雨对尾矿库渗流场的动态影响[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6 张志成;张杰;尤学一;季民;;污水厂调蓄控制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的模拟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9期

7 王赫婧;张志成;尤学一;季民;;考虑暴雨重现期下雨水管网溢流的优化理论初探[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9期

8 潘雄;王俊雷;王娜;戢锐;杨龙;;利用ArcGIS Engine建立暴雨水调蓄模型的三维分析系统[J];测绘通报;2013年02期

9 刘志生;李晶;崔凯;张莉;任晓强;;基于ArcGIS与InfoWorks的城市排水系统模拟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21期

10 陈明辉;黄培培;吴非;黎海波;;基于SWMM的城市排水管网承载力评价与优化研究[J];测绘通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围;何川;;大断面越江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设计力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晶;金霏霏;张莉;于树利;;模型辅助典型汇水区雨水系统规划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工程规划)[C];2012年

3 施卫红;张兆祥;;基于雨水水力模型的低影响开发排水防涝规划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4 王子龙;肖睿书;梁佩宇;;圆管临界水深分析和雨水设计优化[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2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梁小光;王盼;吕永鹏;贺晓红;王磊磊;;内河水位对管网系统排水能力的影响模拟[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2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谷德性;;模型法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探讨[A];第十七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鲁青青;;城市暴雨洪涝管理模型综述[A];武汉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之“第八届湖北省给水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伯帜;城市设计暴雨及雨水径流计算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郑晓阳;基于SDSS的感潮河口城市水灾减灾辅助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汪明明;雨水池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4 蔚立元;水下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及其覆盖层厚度确定[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磊;基于模型的城市排水管网积水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吴晓丹;上海中心城区暴雨积水机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殷剑敏;南昌市暴雨积涝模拟及气候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徐海顺;城市新区生态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汉京超;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水系统模拟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赵曜;透水性沥青路面对路面径流中重金属的控制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杰;基于SRTM DEM的大中流域地表水文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韩娇;城市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水质水量动态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郝玉伟;济南市城区雨洪模拟及雨洪资源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仇宽彪;北京市五环内城市植被格局及公园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李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王赫婧;城市雨水管网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杰;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田宇;校园雨水径流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范泽华;天津市降雨趋势分析及设计暴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李岚;天津市城区雨水利用技术的优化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庆,田一翔,张叶廷;从规则格网DEM自动提取汇水区域及其子区域的方法[J];测绘学报;2005年02期

2 肖鸣;;CAD数据向GIS空间数据库转换方法的实现[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年03期

3 马永胜;侯为军;;基于GIS和DEM的双阳河流域地表模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郭玉娟,刘凤英,胡艳华;双阳河拜泉镇段水体环境评价及保护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04期

5 吴险峰,王中根,刘昌明,刘晓伟;基于DEM的数字降水径流模型在——黄河小花间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6 郝振纯,池宸星,王玲,王跃奎;DEM空间分辨率的初步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7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3期

8 董鲁燕;周永潮;李田;;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管道瓶颈判定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6期

9 陈圆;张亚雷;Foong Ying-Chyung;周雪飞;张选军;;英国排水管网建模技术实例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22期

10 谢映霞;;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京将开工建设第二条长江隧道[J];公路隧道;2010年01期

2 熊金超;俞俭;;武汉将建第二条长江隧道[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2期

3 ;武汉市长江隧道建成通车[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Z1期

4 ;世界最大直径隧道长江隧道上行线贯通[J];施工技术;2008年07期

5 牟少文;;长江隧道挑战世界难题[J];建筑机械化;2009年02期

6 ;南京规划21个过江通道 过江方式或将首选隧道 长江隧道北京捧得鲁班奖[J];隧道建设;2014年01期

7 郭剑虹;袁忠银;沈楠;张丽娟;李文婷;;长江隧道江中段连接通道施工技术[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9期

8 蒙明辉;吴成波;吴梦秋;;某长江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罗昱;;工程防震[J];新知客;2008年07期

10 黄融;;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隧道工程综述(二)——长江隧道工程实施[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交萱 实习生 刘子川;长江隧道削峰明显[N];湖北日报;2008年

2 记者 文慧 实习生 刘子川;长江隧道内“空气不错”[N];湖北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杨捷 实习生 咸婧 郭艺;长江隧道昨超设计能力[N];长江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健;4800元,长江隧道年票开卖[N];南京日报;2011年

5 ;武汉市长江隧道管理暂行办法[N];长江日报;2012年

6 记者 杨捷 实习生 张玲玲;长江隧道“西线”今晨开钻[N];长江日报;2007年

7 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金敏;长江隧道江北段昨起施工[N];湖北日报;2007年

8 帅巍;24小时监控长江隧道施工安全[N];经理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黄锋昌 记者 黄伟清;长江隧道“外壳”部件浇筑完成[N];南京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杨捷 通讯员 武建 陈红梅;长江隧道将于年底开通[N];长江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944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44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