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不同埋深下盾构隧道开挖及补偿注浆对地表隆沉变化影响的室内试验

发布时间:2018-05-28 04:40

  本文选题:模型试验 + 砂土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7年04期


【摘要】:采用二维隧道模型试验,探究砂土中不同埋深下盾构隧道开挖及补偿注浆对地表沉降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对于不同埋深的工况,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均可以用Peck公式有效预测,埋深C/D对地表沉降槽形状具有显著影响,且沉降最大值与土体损失率基本呈线性关系.正常体积范围补偿注浆时,随着埋深增加,地表最大抬升值不断减小,地表抬升范围逐渐增加.当补偿注浆体积达到某一值后,不同埋深工况地表最大抬升值与土体补偿率基本均呈线性关系.超体积补偿注浆时,超体积补偿注浆引起的地表最大抬升值与土体补偿率继续保持线性关系.随着土体补偿率的提升,不同埋深导致的地表抬升范围差异逐渐减小.
[Abstract]:By using two-dimensional tunnel model test, the influence of shield tunnel excavation and compensated grouting on the surface settlement under different buried depths in sand is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und subsidence caused by shield tunnel excav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by Peck formula for different buried depth conditions, and the buried depth C / 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hape of surface subsidence t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settlement and the loss rate of soil is linear. When the normal volume range compensates the grout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ried depth, the maximum uplift value of the surface decreases and the range of the surface uplift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 volume of compensated grouting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uplift value of the surface and the compensation rate of soil is basically presented. In the case of super-volume compensated grouting, the maximum surface uplift caused by super-volume compensation grouting continues to have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il compensation rate.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compensation rate, the difference of surface uplift range caused by different buried depth decreases gradually.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分类号】:U45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先国,高波;地铁近距离平行隧道有限元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2 M.Voerckel,M.Peters;掘进机隧道开挖的最新技术与未来发展[J];建筑机械;2002年05期

3 王旭光;隧道纵向裂缝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铁道建筑;2003年08期

4 郝建国,张永阔;岩坑尖隧道开挖控制测量技术[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S1期

5 张云军;宰金珉;王旭东;常银生;戚科骏;;隧道开挖对临近桩基影响的二维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6 泽楷;;不屈的隧道工向吉林[J];中华建设;2007年01期

7 赵文政;;老山隧道原生态建设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4期

8 蒯行成;刘伟纲;任毕乔;官邑;;初应力法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的有限元原理及列式[J];中南公路工程;2007年02期

9 吉小明;王宇会;阳志元;;隧道开挖问题中的流固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10 付慧;;如何在隧道开挖时防止坍塌[J];职业技术;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卓然;何泰源;孙福胜;赵基盛;;岩栓加固对隧道开挖的影响[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庄文任;;选用隧道开挖法之考虑因素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3 张振刚;齐国红;;隧道开挖作用对地层工程性质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曹玉玲;秦峰;韦雁飞;;论盐坝高速公路大梅沙隧道建设管理工作[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吴宏伟;周小文;J.K.H.Chung;;浅埋平行隧道相互作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傅刚;张林;;“八一”、“向阳”隧道衬砌开裂分析及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A·Richter;杨辉;;水泥和聚氨酯灌浆在矿山和隧道开挖中的应用与效果[A];岩石与混凝土灌浆译文集[C];1995年

8 董亚东;石云;何锦明;;贵广铁路佛山隧道深基坑开挖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执祥;;新松树湾隧道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士民;刘丰军;叶飞;汪成兵;;隧道塌方研究中的数值方法发展现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薇 郭文清;奎北铁路巴音努鲁隧道月底贯通[N];伊犁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俞莹 刘凌;贵金线3号隧道提前贯通[N];贵阳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邓昆伦 张雷;贵广铁路千米以下隧道全部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通讯员 李连明 何增旺 牟绍书;安邵高速公路I标段隧道开挖突破8000米[N];人民铁道;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爱正;隧道塌方何时了?质量监察要做好![N];中国贸易报;2012年

6 石中生 本报通讯员  田冬 张伟;环保理念贯穿建设始终[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唐爱众邋张君 石治荣;浏阳河隧道六大技术难题咋破解?[N];科技日报;2007年

8 徐景明;翔安隧道挺进“最深点”[N];厦门日报;2008年

9 张纪平邋刘刚;世界跨度最大穿河隧道顺利贯通[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通讯员赵江平;我国最长高瓦斯隧道动工开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翔天;隧道开挖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 杜炜平;隧道开挖地质灾害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张俊峰;软土地区基坑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万明富;超大跨公路隧道开挖力学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黄强;基于黏弹性理论的隧道围岩应力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锐;基于HHT分析的超浅埋隧道下穿民房降振控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闫茂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砂土地层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立国;冻融作用引起上部隧道变形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胡传鹏;深埋隧(巷)道围岩变形破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全民;隧道软岩特性分析及施工控制措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邵鸿皓;绵茂路篮家岩隧道涌水预测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谭绪凯;基于动力特性的隧道抗震设计深浅埋划分界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陈超;施工隧道质量安全评估及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袁博;隧道开挖对上方桩基础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徐庆;软弱土层开挖施工方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45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45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