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间特征分析
本文选题:公共自行车 + 出行 ; 参考:《规划师》2017年06期
【摘要】:公共自行车在各大城市的建设运营为完善交通体系、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文章对南京浦口、桥北两个组团2015年1~9月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进行了时间统计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出行目的下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时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研究发现,以通勤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耗时更短,在路径选择上偏向于快速通过性强的道路,而以生活为目的的公共自行车出行则耗时更长,路径选择多元,并注重骑行活动的多样性;公共自行车站点紧凑有序的空间布局结构可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基于此,文章建议未来的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应以不同区域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结构为基础,充分考虑站点布局与用地功能、空间形态的关系,以满足不同出行目的人群的需求。
[Abstract]:Public bicycle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major cit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convenience for residents to travel. In this paper, the operation data of public bicycle in Pukou and Qiaobei in Nanjing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2015 are analyzed by time statistics and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the time and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bicycle travel under different travel purposes a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ommuting time of public bicycle travel is shorter, and the choice of path is more rapid, while the life purpose of public bicycle travel is longer, and the path choice is multivariate. It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of cycling activities, and the compact and orderly spatial layout of public bicycle sites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icycl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futur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public bicycle sta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rowd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ravel purpo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ully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te layout and land use function, spatial form, etc.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travel purpos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46) 江苏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BE2015710009)
【分类号】:U491.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云;驶上高速路的德国自行车[J];中国建设信息;2003年24期
2 李贞刚;;自行车时代应该重回中国[J];安全与健康;2006年10期
3 汤传稷;苏子川;;“自行车王国”与自行车道[J];安全与健康;2006年16期
4 谢一;;骑车为何“矮”人一等?[J];安全与健康;2006年24期
5 刘少才;;德国兴起自行车热[J];道路交通管理;2008年05期
6 韩慧敏;张宇;乔伟;;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J];城市交通;2009年04期
7 余勇;;自行车也疯狂[J];环境;2009年10期
8 戴菲;刘婕;胡剑双;;全国第一个设立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J];建设科技;2010年17期
9 ;自行车的故事[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2期
10 王亚;;自行车的辉煌与无奈[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翔;李娅;;无锡中心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布局探索[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红梅;熊瑶;;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探讨——以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3 郑嘉盈;田珍绮;苏振维;邱显明;高锡钲;;东部自行车路网示范计划经验移转应用在西部地区之探讨[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4 李康;;国内外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比较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简海云;邓正芳;;基于湖滨城市特征的自行车专用道规划设计——以昆明环湖自行车专用道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6 程文;王宇飞;;哈尔滨市自行车道路系统设计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7 陈学台;畲吉昌;赖仁宗;何承谕;陈诗韵;;台北市生活化自行车道[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甘靖中;吴世江;;北京市延庆县自行车发展规划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石晓凤;;集约型城市中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构想[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10 张昱;王正;刘学敏;;对北京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调研与思考[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津英;法国自行车“挤”上马路[N];发展导报;2005年
2 辛华;荷兰自行车管理[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冯坚;荷兰自行车管理令人刮目相看[N];中国建设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牛建宏;自行车道:要保留而不是取消[N];中国建设报;2005年
5 邓海建;假如城市没有自行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王纳 肖欢欢 鲍文娟 李天鸿 李少威 邱伟荣;自行车道正逐步回归珠三角[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易运文 通讯员 汤燕琴;城市该不该恢复自行车道[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欣瑶;自行车:与城市渐行渐远[N];甘肃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畅邋通讯员 崔嵩 徐升;深圳“第一路”首增自行车道[N];广州日报;2007年
10 撰文 本报记者 崔志强;别拿自行车不当回事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在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战略的若干关键问题[D];天津大学;2014年
2 梁肖;自行车微观行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华;低碳交通方式创新的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梁春岩;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景春光;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城市公共自行车车辆调配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黄建德;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宋明珠;公共自行车调度模型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王东锋;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广州公共自行车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秦孝敏;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及配置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夏超;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成本效益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钱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借还需求预测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8 张译文;城市公交专用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成忠荟;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和优化技术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余修平;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与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64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6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