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路段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研究
本文选题:瓶颈路段 + 交通流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由于道路条件限制、道路施工、匝道汇入及不良的“慢速”驾驶行为等事件的影响,在城市的各个区段会产生交通瓶颈路段,这些交通瓶颈将会对城市交通产生负面的影响。交通瓶颈路段往往道路特征简单但交通情况复杂,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选择及换道对瓶颈路段通行能力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以自由、强制换道的通行能力计算为基础,以实测数据标定参数的微观仿真模型为工具,研究瓶颈路段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选择及静动态瓶颈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首先通过对瓶颈路段换道形式的划分,通过将主线车头间距划分为自由换道及强制换道两种形式。理论分析两种换道对主线交通流的影响,得出基于可插入间隙的可容纳自由换道数量及自由换道距离函数,和基于速度—密度函数的主线理想交通量函数。这两种换道形式共同决定了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在两函数基础上基于自由换道长度固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出静态瓶颈路段理想通行能力函数。其次,提出基于换道的瓶颈路段交织区计算方法,分析瓶颈路段交织区与快速路交织区的区别和联系。从自由换道长度角度,分析瓶颈路段交织区对瓶颈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得出以瓶颈路段交织区长度为自变量的瓶颈路段通行能力函数。再次,以静态瓶颈路段理想通行能力函数为基础,建立相对坐标系将慢车形成的动态瓶颈转化为相对静态瓶颈,分析相对坐标系中的交通流参数,建立相对坐标系条件下动态瓶颈理想通行能力函数。通过对现有微观仿真软件及其核心模型的分析对比选出适合瓶颈路段的交通仿真软件,通过现实数据对交通流各项参数进行标定。以标定参数的交通流为基础对论文中的各项函数进行仿真对比,验证函数的可靠性
[Abstrac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road conditions, road construction, ramp confluence and bad "slow speed" driving behavior, traffic bottlenecks will occur in all sections of the city, which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urban traffic. Traffic bottleneck sections are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simple characteristics but complicated traffic conditions. Drivers' driving behavior and changing roads will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capacity of the bottleneck section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apacity of free and compulsory change of lanes and the microscopic simulation model of measured calibration paramet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river's driving behavior selection of bottleneck se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static and dynamic bottlenecks on urban traffic. Firstly, through the division of the bottleneck road changing form, the main line headway distance is divided into two forms: free change and forced chang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wo kinds of changes on the main line traffic flow, the number and distance function of the freely interchangeable lane and the ideal traffic volume function of the main line based on the velocity density function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pluggable gap. The capacity of the bottleneck sec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se two ways together, and the ideal capacity function of the static bottleneck section is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ree changing length is fixed. Secondly, 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interleaving area of the bottleneck section based on the change of track,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leaving area of the bottleneck section and the interleaving area of the expressway. From the angle of free change of road leng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twined zone of bottleneck section on the capacity of bottleneck section, and obtains the capacity function of bottleneck section with the length of interwoven zone of bottleneck roa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Thirdly, based on the ideal capacity function of the static bottleneck section, the relative coordinat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transform the dynamic bottleneck formed by the slow train into the relative static bottleneck, and the traffic flow parameters in the relative coordinate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ideal capacity function of dynamic bottleneck in relative coordinat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existing microcosmic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its core model, the 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 suitable for the bottleneck section is selected, and the traffic flow parameters are calibrated by the actual data. Based on the traffic flow of calibrated parameters, the functions in this paper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unc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宏,王力强,刘钧;中、美两国通行能力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对比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2 张文杰;运用通行能力理论计算公路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3 郑丽丽,宋瑞;利用公交通行能力解决公交问题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4 高旺生,涂辉招,杜豫川,孙立军;一种新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等效通行能力法[J];上海公路;2005年01期
5 李素艳;杨东援;刘艺;;地下道路理论通行能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6 王永清;;立交分(合)流区主线通行能力的研究[J];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7 谭国贤;;高速公路复式收费通行能力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年09期
8 谭国贤;;高速公路复式收费通行能力的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09期
9 原二普;刘灿齐;;上海市典型干道通行能力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4期
10 侯明哲;李细伟;;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炯为;刘建军;;城市道路立交通行能力和建设分行立交标准的研究[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刘江;杨永勤;;基于可变减速时间的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梁春福;甄曦;于立军;;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4 王超;;改善收费站通行能力的措施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周荣贵;常成利;刘洪君;;城镇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6 赵宪尧;;道路立体交叉规划设计流向流量予测及交通服务水平评价[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7 王昊;吴娇蓉;冯建栋;;基于仿真的行人限流设施特性及设计关键指标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8 李文权;王炜;;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马俊来;边扬;王炜;;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罗晓辉;吴海燕;王锐英;张蕊;;城市非机动车综合治理措施[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跃彬;今年新建24条路通行能力再提高[N];石家庄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凤虎;车辆通行能力提高50%[N];河南日报;2008年
3 何辛;都江堰市政协献策 提高城区交通通行能力[N];四川政协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张建邋本报记者 秦宵喊;草场门广场改造,通行能力提三成[N];南京日报;2008年
5 省政协常委 李志跃;提高省城通行能力[N];光华时报;2007年
6 刘丽莲 高晶晶 邸进;河北保定以树养路提高通行能力[N];中国交通报;2013年
7 记者 韩红新;广场西口通行能力提高40%[N];兰州日报;2010年
8 张靖;中心城区通行能力提高15%[N];北京日报;2004年
9 记者 陶小爱邋通讯员 胡宜苏;城区通行能力提高20%以上[N];湖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蟠桃宫通行能力大增[N];贵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军;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航;快速路公交停靠站对出入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卫立阳;瓶颈路段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永清;互通式立体交叉通行能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卢智军;高速公路混合车流车速及通行能力的仿真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童方仲;基于生灭系统对城市道路施工区域通行能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6 肖胜;城市道路路段交通管理对其通行能力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钟园;建设项目出入口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秀文;城市快速路分、合流区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丁创新;高等级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赵述捷;高速公路收费通行能力及关键设计参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85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85346.html